公元585年,距离大兴城武林榜大会的日子,已屈指可数。
终南山上的空气,似乎也因此染上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躁动。楼观道的弟子们,言谈之间,无不围绕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江湖盛事。而他们谈论的焦点,几乎无一例外,都汇聚在一个人身上——崔喜钟。
他是楼观道当之无愧的骄傲,是他们眼中,此次武林榜大会上最耀眼的新星。
崔喜钟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为了在武林榜大会上名动天下,已经准备了四年,他认为自己现在的实力,势必无人能敌。
这一日,天色微明,终南山巅云雾缭绕,松涛如潮。岐玄子真人立于主峰演武场中央,银须飘飘,目光如炬,召集了所有在山弟子齐聚于此,准备进行最后的试炼与点拨。场地上,青石铺就的地面在晨光中泛着淡淡光泽,四周插满了各峰的旗帜,猎猎作响。弟子们衣袂翻飞,神情肃穆,心知这既是对下山弟子修行多年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真人亲授的最后教诲。成败在此一举,他们将带着师门的期望与祝福,踏上各自的征途。
崔喜钟知道,这是属于他的舞台。
他穿着一尘不染的月白道袍,腰间悬着那柄剑鞘华美、剑身如秋水般的“秋泓”剑,缓步走入场中。他的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神情淡然中带着一丝天然的矜贵,仿佛不是来参加试炼,而是来接受一场加冕。
演武场周围,早已站满了楼观道的弟子,就连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几位师叔祖,也罕见地出现在了观礼台上,与岐玄子真人并坐。而在几位师叔和岐玄子身后的高台上坐着的,便是常年闭门修行不轻易见外人的楼观道掌教妙道真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充满了期待、敬畏与仰慕。
崔喜钟享受这种感觉。他生来,就应该站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心。
他对着观礼台上的师长们,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道礼,随即,缓缓抽出了“秋泓”。
“铮——”
一声清越的剑鸣,如龙吟出渊,瞬间压下了场外所有的议论声。剑身在晨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寒芒,那完美的流线,那均匀的霜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弟子崔喜钟,演练‘天罡三十六剑’,请师父、师叔祖们指教。”
话音落,人已动。
他没有丝毫迟疑,起手便是“天罡三十六剑”中最为繁复的起手式“星河倒挂”。剑光陡然暴涨,化作一片璀璨的银河,瞬间将他整个人笼罩。那剑光并非虚影,而是他以极快的速度,在瞬息之间刺出的数十剑,每一剑的角度、力道都经过了最精准的计算,完美得如同教科书。
满场弟子,发出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紧接着,“魁星踢斗”、“玉衡指路”、“天璇回风”……一招一式,被他行云流水般地施展出来。他的身法快如鬼魅,剑法却清晰可见,大开大合,充满了阳刚之美。剑锋破空,带起阵阵尖锐的呼啸,仿佛连空气都被他手中的利刃切割开来。
他将这套剑法,演练到了极致。
每一个转身,都精确到分毫;每一次挥剑,都力贯剑尖;每一缕剑气,都凝而不散。这不仅仅是武功,更是一场华丽的、充满了力量感的表演。他像一个最高明的工匠,在用手中的剑,雕琢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
当最后一式“紫薇拱辰”使出,万千剑光骤然合一,化作一道惊天长虹,直指苍穹,最终又悄然收敛,归于剑尖。崔喜钟收剑回鞘,整个演武场上,静得落针可闻。
他长身玉立,衣袂在山风中轻轻拂动,仿佛与周围的天地融为一体。额上不见一丝汗珠,呼吸平稳悠长,气息甚至没有丝毫紊乱。那份从容,如同古井无波,任外界风云变幻,他自岿然不动;那份强大,则如万丈高峰,让人一眼望去便心生敬畏,不敢逼视。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却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弥漫开来,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片刻的寂静后,雷鸣般的喝彩声,轰然响起。
“崔师兄神乎其技!”
“此等剑法,当为我辈楷模!”
“这届武林榜榜首,非崔师兄莫属了!”
崔喜钟听着耳边传来的赞誉,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这些,他早已习惯。他真正在意的,是观礼台上,师父岐玄子真人和掌教妙道真人的评价。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所有激动的人群,望向了那个端坐于中央的、须发皆白的身影。他期待着,期待着师父那句最终的、能够为他此次完美表演画上句号的赞赏。
岐玄子真人缓缓睁开了微闭的双眼,目光平和地落在他身上。周围的喝彩声,渐渐平息下来。
“子锺。”
“弟子在。”崔喜钟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岐玄子真人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你的‘天罡三十六剑’,招式纯熟,劲力充沛,已得其‘形’,无可挑剔。”
崔喜钟心中一喜,腰杆挺得更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湖武林榜》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江湖武林榜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江湖武林榜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