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众志成城
第1章 江防初筑
1. 永丰分兵
天坑谷的硝烟尚未散尽,晨雾裹着赣江的水汽漫进永丰临时营寨时,我正蹲在伤兵帐外磨剑。青锋剑的刃口在细磨石上蹭出细碎火花,剑鞘上白砚绣的平安符被夜露浸得发潮,针脚里还沾着几星昨日的血渍。帐内飘出阿黎调制草药的清苦气息,混着伤兵压抑的痛哼,让这初夏的清晨多了几分沉郁。自天坑战后与文天祥合兵整编操练,不知不觉已到1276年7月中旬,经众将商议,定于26日誓师分兵出击——我所领的27个大队共一万六千余人,需在9月中旬赶赴汀州与主力会师。
“刘云兄弟,文大人请你去主帐议事。”亲卫小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捧着一套叠得齐整的玄色劲装,肩甲上还留着元军马刀劈过的浅痕。我起身擦净剑上的水渍,将剑归鞘时,指腹不经意蹭过鞘上的“忠”字绣纹——这是白砚昨日连夜赶绣的,她当时红着脸说“剑随人走,平安符能护你周全”,语气里藏着掩不住的关切。
主帐内的烛火仍亮着,文天祥背对着帐门站在案前,手里攥着一张信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上摊着一张虔州舆图,章贡两江交汇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道,旁边放着半块啃剩的麦饼,早已凉透。刘铁与几名将领围在案边低声商议,见我进来,都下意识地收了声。
“刘云,你来的正好。”文天祥转过身,眼底带着血丝,将信纸递了过来,“这是欧阳氏的信,孩子们总问我何时能回家。”我接过信纸,指尖触到纸页上未干的泪痕,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颤抖:“城破之后,携儿避于乡野,夜闻马蹄声便心惊。儿念父,常抚你旧袍落泪,盼君早日归,护我母子周全。”寥寥数语,道尽了乱世中家人的牵挂。
帐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帐帘被掀开时,一道锦袍身影走了进来。元璟手里摇着一把折扇,脸上挂着温和的笑,目光扫过舆图时,却在两江交汇点飞快顿了顿,随即又恢复如常。“文丞相,听闻诸位在商议分兵之事,璟不才,愿在此效力,为大宋复国尽一份绵薄之力。”他说着,视线转向我,语气带着刻意的亲近,“这位便是在天坑谷大破元军的刘云兄弟吧?果然是年少有为,名不虚传。”
我没有接话,将信纸递还给文天祥,转而指向舆图:“文大人,依我之见,分兵需兼顾攻防,不可顾此失彼。您可率八个特战大队走水路往厦门,沿途既能锄奸扩军,又能避开元军骑兵锋芒,还可联络沿海义军;白砚领一队前往丞相老家庐陵,护送欧阳氏与孩子们去汀州——汀州民风彪悍,易守难攻,是暂避锋芒的好去处;剩下的二十七个大队,我计划分三路部署。”
“哦?刘云兄弟有何妙计?”元璟凑到舆图前,折扇指向赣北方向,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赣北多平原,元军骑兵来去自如,若派队伍去那里,怕是不易行军。”我抬眼看向他,故意提高声音:“正因为赣北平原多,才需派九队去抚州一带——用游击战术袭扰元军补给线,让他们不敢全力南下;另一路九队往峡江、宜春方向,沿井冈山建立防线,依托山林打伏击,牵制元军西进;我带最后九队,走龙牺山脉往汀州,沿途锄奸剿匪,顺便建立屯兵屯粮基地——元军骑兵在山林里施展不开,咱们正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文天祥听完,颔首赞同,拿起笔在舆图上标注路线:“此计甚妙。只是你那一路多是山路,需多加小心。”他顿了顿,突然铺开宣纸,研墨时手腕微微颤抖,提笔写下“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笔墨随着心绪渐显锐气,“昨日夜巡,见伤兵断肢裹创仍念家国,我才醒悟,乱世之中需辨忠奸,若不能守正祛邪,何谈复国大业?”话音未落,案上的烛火突然跳了一下,光晕在宣纸上晕开,竟隐隐浮现出金色纹路——文天祥的文道,已然进阶至化意境巅峰。
帐外传来一阵喧哗,王婉婉掀帘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名册:“文大人,凌波姑娘送来吴浚大人的信。”她话音刚落,一名身着青衫的女子跟着走进来,正是凌波。她垂着眼帘,将信递到文天祥面前,手指却在袖中悄悄攥紧了一块玉佩——那玉佩的纹路,与我此前见过的元军将领配饰一模一样,绝非寻常之物。
文天祥展开信纸,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信上的字迹潦草,却字字刺眼:“元军势大,不如归降,可保一城百姓平安……”他猛地将信纸揉成团,掷在地上,厉声喝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文天祥此生,只知抗元,不知降敌!”
“丞相息怒!”刘铁单膝跪地,拳头砸在地上发出沉闷声响,“末将愿随丞相杀贼,若有二心,天诛地灭!”帐内将领纷纷附和,声音震得帐顶落尘。凌波站在角落,悄悄抬眼扫过元璟,两人交换了一个隐晦的眼神,被我看在眼里,却并未点破。我走到帐外,拔出青锋剑,对着营前的三块废铁挥剑劈去——“唰唰唰”三声脆响,废铁应声断裂,断面平整如镜,剑风裹挟着杀意,惊得周围亲兵侧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剑照汗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