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昼夜光阴,在坤宁宫凝滞的沉疴与殿外紧绷的期待中,缓慢流淌。
起初的煎熬近乎凝固。每日晨昏定省,凌云屏息凝神踏入内殿,面对的仍是那气息微弱如游丝、面色灰败几近透明的马皇后。药膳粥油一日数次,温润入口,却如石沉大海,难起波澜。那轻柔刺入足三里与涌泉的银针,虽未引发不适,皇后眉宇间的痛苦与倦怠亦无明显消减。殿内弥漫的死寂,沉重得令人窒息。周院使等人审视的目光愈发锐利,如同淬毒的针尖,时时扎在凌云背脊。连奉命照料的女官,眼底也渐渐蒙上更深的忧虑与绝望。
然而,变化往往在最不经意处悄然萌发。
第五日清晨,当凌云照例趋近榻前,准备为皇后诊脉时,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微颤。他屏息凝神,将三指稳稳搭上皇后枯瘦腕间微弱的脉搏。这一次,那原本散乱无根、若有似无的跳动,竟隐隐透出一丝微弱却清晰的搏动感!如同寒夜将尽,东方天际挣扎出第一缕微弱的曦光。他心中巨石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沉声道:“娘娘脉息……似有聚敛之势。”
恰在此时,一阵极轻微的、压抑的呛咳声自身侧传来。凌云与女官同时转头。只见皇后不知何时已悠悠醒转,那双曾盛满睿智悲悯、如今却黯淡如古井的眸子,竟缓缓睁开了一条缝隙。她的眼神依旧浑浊,却不再是一潭死水,里面透出一种近乎孩童般的茫然与探寻。喉间发出模糊的音节,似乎想说什么。
“娘娘醒了!”女官惊喜的低呼压得极低,眼中瞬间涌上泪水。
凌云立刻俯身,声音放得极轻缓柔和:“娘娘,感觉如何?”
皇后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耗尽了力气,才从干涩的喉咙深处挤出几个断续的字:“…渴…头…沉…”
凌云心中一定。这渴求与感知,正是生机复苏的迹象!他立刻示意女官:“速取温水,加极少量蜂蜜调匀,用棉签沾润娘娘唇舌。”又转头对侍立一旁、早已绷紧神经的太监吩咐:“传御膳房,依昨日方,备极淡的茯苓山药小米粥,熬煮务必久熟烂透,只取最上层清粥油,凉至温热备用。”
当温润微甜的棉签轻拭过皇后干裂的唇瓣,她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舒适。不久,一小碗散发着淡淡谷物清香、油润清亮的粥油被小心翼翼端来。女官用玉匙舀起米粒大小的一点,凑到皇后唇边。这一次,皇后竟主动微微张开嘴,配合着,将那一点点粥油咽了下去。动作迟缓而艰难,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娘娘,再用一口?”凌云鼓励道。
皇后迟疑片刻,又艰难地吞咽了第二口。虽仅两口,对她而言已是巨大的突破。一碗清粥油,最终也只喂下了不足半盏。但看着她虽疲惫却不再抗拒、甚至眼底恢复了一丝微弱神采的模样,凌云紧绷数日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他郑重对女官嘱咐:“切记,量不在多,贵乎持续。每一次微小的接纳,皆是转机。”
消息如风,悄然拂过紫禁城高高的宫墙。
第六日,凌云再入坤宁宫时,迎接他的气氛已然不同。皇后虽仍虚弱,却已能半倚在厚重的锦被之上,双目清明了许多,凝视着他,竟主动开口,声音沙哑微弱却异常清晰:“凌卿……辛苦你了。”这简单一句,重逾千斤。
凌云躬身:“娘娘凤体初有起色,乃上天垂怜。臣不敢言辛劳。”他留意到皇后虽未多言,但呼吸显然比之前悠长平稳,胸臆间沉重的痰鸣也显着减轻。
是夜,一道来自干清宫的、不寻常的谕令悄然抵达坤宁宫:宣太医院院判刘太医、司设监掌印太监王德安,即刻入宫觐见。
殿内气氛肃杀。朱元璋端坐龙椅,面色沉肃如铁,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先扫过垂首侍立的刘太医,最后定格在刚步入殿中的凌云身上。那目光里,审视、疑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暴戾,层层叠叠。
“凌云,”朱元璋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朕听闻,这几日,皇后那边……似乎略有不同?”他并未直接斥责,但这平静下的质询更令人心头发紧。
凌云心头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躬身:“启奏陛下,回禀陛下。草民遵陛下严令,谨守本分,为皇后娘娘调理。数日来,娘娘脉息渐有收敛,神识时有清醒,昨日起,已能少量进服温和药膳粥油,咳嗽喘息亦略有平复。”他言语简洁,只陈述客观变化,不夸大,不煽情。
“哦?”朱元璋眉毛微不可察地一挑,眼中疑云更浓,“少量粥油?便有这般效用?你敢保证不是回光返照,或是……用了什么隐秘伎俩?”他刻意加重了“伎俩”二字,殿内空气骤然凝滞。
刘太医在旁听得眼皮直跳,几乎要脱口而出附和质疑。
凌云迎着朱元璋逼人的目光,神色坦然:“陛下明鉴。皇后娘娘积损已深,脏腑衰败,非一日之寒。草民所用,皆为最寻常谷物,取其温和健脾、滋养胃气之本。粥油者,米谷精华所聚,最能濡养将竭之元气。此非伎俩,实乃遵《内经》‘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之旨,缓图其功。至于回光返照……”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草民观娘娘神识清明,气息虽弱却渐趋平稳,并非虚阳外越之象。效果微末,然生机确已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