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宣告复位成功的轻微“咔哒”声,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张家院落寂静的空气里漾开圈圈涟漪,驱散了弥漫的死亡气息与愚昧的喧嚣。然而,凌云紧绷的神经并未有丝毫放松。他深知,这精准的一刻只是漫长康复之路的启程点,远非终点。骨骼归位固然关键,但若固定不当,前功尽弃尚属侥幸,更可怕的是可能导致畸形愈合,留下终身残疾。他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血腥味的空气,将那份高度专注的“手术状态”维持得稳稳当当。
巩固成果——标准固定是当下刻不容缓的要务。他略一定神,平稳了因方才精细操作而略显急促的呼吸,随即迅速俯身,打开脚边那个承载着希望的简陋包袱。里面是他依仗现代知识、利用自然材料精心制备的柳木夹板,每一块都经过柴刀反复削刮打磨,表面光滑,绝无毛刺之忧。还有那些煮沸消毒后又在风中晾干的软布条,此刻将成为保护孩子娇嫩皮肤的关键衬垫。
“按稳了,此刻最忌晃动。”凌云对两名协助的后生低声吩咐,语气沉稳,不容置疑。经此一役,他言语间自然携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两名后生闻言,愈发谨慎地固定住虎子的身躯与上臂,不敢有丝毫懈怠。
凌云的动作如行云流水,精准得仿佛经过千次演练。他先将柔软的布垫仔细敷在虎子前臂肿胀的皮肤上,尤其关照骨骼凸起和夹板边缘可能压迫的部位。接着,他选取长短合宜的夹板,分别置于伤臂的掌侧与背侧,并且特意将夹板长度延伸,超越了腕关节与肘关节——这正是超关节固定的精髓,旨在彻底限制关节活动,为骨折愈合营造一个绝对稳定的内在环境。
随后是捆绑绷带。这一步的松紧度拿捏至关重要。他一边操作,一边用手指敏锐地探查绷带下的压力变化。“不可过紧,紧则血脉阻滞,指端易坏死。”他似在自语,又似在向周围所有屏息凝视的村民传授要诀,“亦不可过松,松则固定无效,骨易再错。”他示范着如何均匀缠绕,如何在关节屈伸处巧妙打结固定,每一道绷带都力求受力均匀,既牢固锁定,又留存一丝弹性空间,确保远端的血液循环不受影响。整个过程流畅高效,无一丝冗余动作,与他复位时展现的精准一脉相承。
知识普及伴随着他沉稳的操作自然流淌而出。他望向紧张得额头沁汗、拳头紧握的张老汉,用最接地气的比喻耐心解释:“老丈,您看,这骨头断了,就好比田间一棵玉米秆子折了。咱现下用这木板给它夹上、绑紧,就像是给折了的秆子支了根结实木棍。余下的事,便需靠它自家慢慢长拢。这期间,最怕的便是胡乱动弹,一动,刚对上的骨茬极易再歪斜,那可真要长成歪脖树,再难挺直了。”
这形象至极的比喻,犹如暗夜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许多村民懵懂的心窍。他们世代农耕,对庄稼的生长习性再熟悉不过。凌云此番解说,立时让他们明白了“夹板”的妙用与“静养”的至关紧要。以往,他们只觉接骨是郎中或神婆玄之又玄的“法术”,成败全凭天意或“神力”,而今,这个外乡人竟将其中关窍剖析得如此通透明白!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技艺”本身的认知,开始悄然撼动对“神力”的盲目敬畏。
立竿见影的效果乃是最有力的雄辩。当凌云完成固定,最后一遍检查过绷带松紧,并用从张家找来的一块干净旧布巧妙制成悬吊带,将虎子的小臂舒适地悬于胸前时,孩子因剧痛骤减与身心极度透支,竟在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缓缓阖上眼皮,沉入了睡乡。那张小脸虽仍苍白,却褪去了骇人的死灰之气,呼吸变得平稳悠长,胸口规律起伏。与片刻前在鬼门关前挣扎惨嚎的模样相比,真有云泥之别!
张老汉的婆娘再也按捺不住,扑到孩子身旁,想触摸又恐惊扰,只得用手死死捂住嘴,任凭庆幸与后怕的泪水决堤般无声淌下。
交代医嘱是凌云身为医者责任心的体现。他转向张老汉,神色郑重,条分缕析,清晰嘱咐:
“其一,这包扎之处,万不可沾水,务须保持干燥。明日此时,我必再来,为他换药查伤。”
“其二,您需时常察看虎子露在外面的手指,探其凉热,观其颜色是否红润。若见指端发紫、发黑,或孩子呼痛言麻、言无知觉,须即刻寻我,此乃绑缚过紧之兆,需松缓些许。”他特别强调了观察血运的性命攸关。
“其三,孩子此番遭罪,失血亦多,这几日需设法予他些滋补之物,鸡蛋、肉汤为上,若无,稠米粥亦可。”
“其四,”他略作停顿,补充了一个令村民们颇觉新奇的要点,“待过几日,肿势渐消,孩子精神稍复,要引导他活动未伤的手指,徐徐握拳、张开。肩关节亦可轻微活动。否则,待骨愈之后,臂膀僵硬,功能尽失,亦是憾事。”
每一项嘱咐,他都阐明了缘由,务使张老汉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般详尽与负责,与王婆子那种“返家静养,听天由命”的含糊其辞,不啻天渊之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