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 —— 沙沙 ——!”
凌晨五点半的天还蒙着层暗灰色,重点高中的宿舍楼却已亮起零星灯光。林晓阳坐在书桌前,台灯的暖光刚好罩住摊开的数学习题册,他握着笔的手飞快演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宿舍里格外清晰。窗玻璃上凝着层薄霜,映出他专注的侧脸 —— 校服领口系得整齐,额前的碎发垂下来,偶尔抬手捋一捋,指尖还沾着点墨水印。
“晓阳,还在学啊?” 上铺的室友揉着眼睛坐起来,“离考试还有一周呢,别熬太晚,明天还得早读。”
晓阳抬头笑了笑,笔却没停:“没事,这道解析几何我还没吃透,再琢磨琢磨。上次模拟考这题型错了,这次得弄明白。” 他指着习题册上的红圈,里面密密麻麻写着解题思路,有的地方还画了辅助线示意图 —— 这是他的习惯,遇到难题就反复拆解,直到每个步骤都清清楚楚。
其实晓阳刚上高一的时候,也曾慌过阵脚。重点高中的同学都是各地的尖子生,第一次月考他只考了班里第二十名,回家时蔫头耷脑的,把成绩单往桌上一放,就躲进房间不肯出来。
林老太知道后,没说半句重话,只是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他房间门口,手里缝着鞋垫,慢悠悠地说:“晓阳啊,奶奶种庄稼时就知道,苗长得慢不怕,只要根扎得深,早晚能长高。你现在就是在扎根,别着急,一步一步来。” 那天晚上,林老太陪他坐到十点,听他吐槽数学难、英语单词多,偶尔插句 “慢慢来,奶奶信你”,晓阳心里的委屈,慢慢就散了。
从那以后,晓阳就像换了个人。每天早读他第一个到教室,把英语单词抄在小本子上,排队打饭时都拿出来背;晚自习结束后,他还会在宿舍多学一小时,错题本写了一本又一本,上面红笔标注的错题原因,比题目本身还多。赵秀兰知道他辛苦,每周都炖鸡汤送到学校,保温桶里还会藏个煮鸡蛋,附张纸条 “别太累,妈等你回家吃红烧肉”;林建国更实在,每个周末都带他去镇上吃火锅,说 “吃饱了才有力气做题”,偶尔还会陪他打会儿篮球,让他放松放松。
终于到了期中考试那天。清晨的校门口挤满了送考的家长,林建国和赵秀兰站在最前面,手里拎着给晓阳准备的保温杯(里面是温蜂蜜水)和巧克力。晓阳穿着干净的校服,接过杯子,有点紧张地攥着书包带:“爸,妈,我要是考不好咋办?”
赵秀兰赶紧帮他理了理衣领,笑着说:“傻孩子,尽力就好,咱家人不怪你。实在紧张了,就喝口蜂蜜水,甜甜的,心里就不慌了。” 林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沉稳:“你平时那么努力,肯定能行。记住,遇到难题别死磕,先做会的,把能拿的分都拿到。”
晓阳点点头,转身往考场走,刚走两步又回头,看见奶奶拄着拐杖站在不远处,手里举着个小红布包 —— 里面是她特意去庙里求的 “学业符”。“晓阳,拿着!” 林老太颤巍巍地递过来,“带上这个,奶奶祝你顺顺利利!” 晓阳接过布包,塞进校服口袋里,心里暖烘烘的,之前的紧张也少了大半。
考试铃响的时候,晓阳深吸一口气,打开试卷。前面的选择题很顺利,可到了最后一道数学大题,他却卡壳了 —— 辅助线画了三次都不对,额头上渐渐渗出冷汗。他想起爸爸说的 “别死磕”,干脆先跳过,把后面的题做完,回头再啃这道 “硬骨头”。
等把其他题都检查完,离交卷还有二十分钟。晓阳重新拿起那道大题,指尖无意识地摸着口袋里的学业符,突然想起上周爸爸陪他做过的类似题型 —— 当时爸爸说 “遇到折叠问题,就找对称点”。他眼睛一亮,飞快画出对称点,辅助线刚画完,解题思路就像通了电似的,瞬间清晰起来。笔尖在纸上疾走,最后一笔写完时,交卷铃刚好响起,晓阳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出成绩那天,晓阳特意请假回了趟家 —— 他想和家人一起查成绩。客厅里,全家人都围着电脑,林老太坐在最中间,手里攥着佛珠,嘴里小声念叨着 “菩萨保佑”;赵秀兰把刚切好的水果放在桌上,却没心思吃;林建国看似在整理家具厂的订单,实则眼神总往电脑屏幕上瞟。
晓阳深吸一口气,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鼠标轻轻一点 —— 页面跳出来的瞬间,客厅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电脑风扇的嗡嗡声。“班级第十,年级第四十八!” 晓阳盯着屏幕,声音都有点发颤,“我数学考了 95 分,班里第一!”
“真的?” 赵秀兰一把抢过鼠标,反复确认了好几遍,突然激动地抱住晓阳,眼泪都掉下来了,“我儿子太厉害了!比上次进步了十名!” 林建国也笑了,一把把晓阳举起来,转了个圈:“好小子,没白费你天天熬夜刷题!晚上爸带你去吃你最爱吃的可乐鸡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