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暮春的清晨,清溪村的风里已经没了凉意,裹着村头泡桐树的甜香,吹得人心里暖洋洋的。村中心的老槐树下,那面斑驳的水泥公告栏前,突然围起了一圈人 —— 拆迁办的两个工作人员正踩着木梯,往公告栏上贴一张红底黑字的 “拆迁工作进度通报”,纸页边缘还沾着打印机刚吐出来的温热,红章在晨光里透着鲜亮。
公告栏是十年前村里集资建的,水泥面裂了几道细缝,贴满了旧的通知,有 “春耕防火” 的,有 “征兵宣传” 的,最下面还压着张去年的电费催缴单,边角卷得厉害。今天这张新通报一贴,瞬间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连蹲在树下卖鸡蛋的王奶奶都拎着篮子凑了过去,嘴里还念叨 “又有新消息了?”
“快来看啊!拆迁办通报表扬林家了!” 最先看清内容的是村东头的老周,他踮着脚,手指着通报上 “林建国户” 几个字,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说林家配合工作,材料齐、需求合理,还成了榜样!”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围观的人瞬间炸开了锅。张婶拎着蓝布小本子,挤开人群凑到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圆,手指在通报上划来划去,嘴里还嘀咕 “我看看……‘积极配合拆迁工作,材料齐全规范,需求合理不超额,为全村拆迁工作树立良好榜样,现已顺利完成谈判’…… 还真表扬林家了?” 她的小本子在手里攥得发皱,之前记的各家补偿数都被她忘在了脑后,心里像堵了团棉花,说不出的别扭。
旁边的刘寡妇抱着孩子,也凑过去看,孩子的小手抓着她的衣襟,她小声跟王奶奶说:“林家确实省心,不像王三兄弟,天天吵,也不像李叔,闹着要多补,人家安安稳稳就谈完了,该表扬。” 王奶奶点点头,手里的鸡蛋篮子晃了晃,磕出轻微的碰撞声:“可不是嘛,建国两口子实诚,老太也明事理,晓梅晓阳也懂事,这样的家庭,就该当榜样。”
人群后面,李叔蹲在槐树根的阴影里,手里攥着个空烟盒,手指把烟盒捏得变了形。他抬起头,眯着眼往通报上看,“林建国户” 那几个字像针似的扎在他心里 —— 当初要是听建国的劝,不搭那破铁皮房,不跟拆迁办闹,是不是自己也能顺顺利利的,不用像现在这样,补偿少,还落个 “闹事” 的名声?风把泡桐花吹落在他的蓝布褂上,他也没顾上拍,只是重重叹了口气,把脸埋得更低了。
拆迁办的王同志贴完通报,没急着走,站在木梯下跟村民解释:“林家是咱村第一个顺利完成谈判的,材料准备得最全,从房产证到房屋照片,按年份理得清清楚楚,谈判时也没提过分要求,就想要两套一楼相邻的房,方便照顾老人,还主动放弃小储物间换现金,特别配合。你们要是都像林家这样,咱拆迁工作能快不少,大家也能早点搬新家。”
“王同志,林家能分两套房,补多少钱啊?” 有人好奇地问,眼睛里满是羡慕。
王同志笑着说:“具体数额按政策来,但林家的需求都是合理的,没多要一分,也没少得一分,这样的态度才值得学。你们要是有啥不懂的,就去跟林大哥问问,他肯定乐意帮忙。”
这话传到张婶耳朵里,她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嘴里嘟囔着 “不就是运气好,材料齐嘛,有啥好表扬的”,声音不大,却被旁边的刘寡妇听见了。刘寡妇没接话,只是抱着孩子往旁边挪了挪 —— 她知道张婶是眼红,可林家的踏实,不是运气能换来的。
林建国是早上送晓阳上学路过公告栏时,才知道自己家被表扬了。他刚把晓阳送到村口的小学校,往回走时,就看见老周朝他挥手:“建国,快来看!拆迁办表扬你家了!”
建国赶紧走过去,挤开人群,往公告栏上看。红底黑字的通报上,“林建国户” 几个字格外显眼,后面跟着的表扬内容,写得实实在在,没有虚话。他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按规矩办事,没啥好表扬的。”
“咋没啥好表扬的!” 王奶奶拎着鸡蛋篮子走过来,笑着说,“你家不吵不闹,材料齐,态度好,给村里省了多少事?不像有些人,天天闹,耽误大家进度。你这榜样,当得值!”
建国跟村民们客气了几句,没多停留,就往家走。路上遇见不少邻居跟他道喜,他都笑着说 “谢谢”,心里却没觉得有多张扬 —— 在他看来,按规矩办事,配合工作,本来就是该做的,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回到林家小院时,赵秀兰正蹲在院角的咸菜缸边,把腌好的芥菜往坛子里装。坛口蒙着细纱布,是怕落灰,她手里的筷子沾着盐粒,每夹一把菜,都要轻轻压一压,让坛里的菜码得紧实些。听见院门响,她抬起头,看见建国脸上的笑意,好奇地问:“咋这么开心?晓阳在学校听话?”
建国走进院,把通报的事跟秀兰说了,还特意强调:“王同志说咱是榜样,让大家有不懂的来问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