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与海棠顺利出得山海关后,便一路碾过荒野晨霜,星夜兼程,不出数日,便已悄然踏入出云国境内。
义州,作为大明使臣与商旅进入出云国后的第一座重镇,乃出云国门户。
此地设有专为迎接天朝上国使节而建的“慕华馆”,虽然牌匾已见斑驳,但飞檐斗拱,依稀可见汉家规制。同时,它更是一个极其繁忙的物资集散枢纽,来自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书籍,与朝鲜的人参、毛皮、药材在此交汇,碰撞出边陲之地特有的喧嚣与活力。
长街两侧摊肆林立,随处可见背着沉重背篓的当地居民,篓中满载着从绵延的长白山中猎取的珍稀皮毛、年份十足的老山参以及各种难得一见的药材,就地铺开一张兽皮,便是一个简易的摊位。
沿街两侧,则多是汉人开设的店铺,售卖着精美的丝绸、馥郁的香茶、厚重的典籍与光洁的瓷器,熟悉的乡音此起彼伏,更可见汉文招牌与出云文字并列的市招在风中轻摇,让人恍然不觉已身处异国。
这几任李朝国主皆以事大之礼恭顺大明,两国往来频繁,商贸兴盛,也因此催生了许多为往来使团、商队提供车马租赁、货物搬运、客栈食肆服务的行当,市井之间,一派繁忙兴旺景象。
二人早已换上了寻常百姓服饰。段天涯牵着一架半旧的马车,虽是一身靛蓝粗布短褐,却难掩其挺拔身姿与眉宇间的英武之气;上官海棠则褪去了往日的男装,换上了一身水粉色的棉布长裙,乌发简单挽起,未施粉黛,只在发髻间斜斜簪了一朵清晨在路边采摘的、蓝紫色的鸢尾花,花瓣形似翩然欲飞的蝴蝶,为她清丽的容颜平添了几分柔美与灵动。
天涯目光扫过街道,见此地百姓衣着虽朴素,甚至打着补丁,但人人面色红润,步履从容,笑语喧阗,眼神透着一股安居乐业的满足与平和,不由感慨道:“这里便是出云国的义州城了。”
海棠亦望着街上服饰各异、摩肩接踵的各族百姓,以及那琳琅满目的货物,赞道:“果然好生热闹!更难得的是,此边陲之地的百姓,竟似乎人人都会说上几句汉语,可见两国交融之深。。”
天涯解释道:“此处倚靠长白山,乃是商旅往来大明、朝鲜乃至东瀛的必经之路,四方杂处,久而久之,这里的百姓为了生计,语言自然互通。出云语与汉语在此地并行,已是常态。”
海棠颔首,轻声道:“观此民生,我想,若无出云国朝廷当年的倾力相助,经历上次那场百年不遇的酷寒冰灾,我大明边境的百姓,恐怕也难以如此迅速地恢复元气,重现这般欣欣向荣之景。”
正说话间,几丈外的一个小摊上,忽然传来一阵幽咽的笛声。那曲调婉转低回,音色略显尖锐单薄,与中土宫商角徵羽的端方规整、圆融浑厚大相径庭。
汉乐讲究旋律的流畅与意境的深远,节奏多平稳舒缓,如流水行云;而此刻耳畔的东瀛乐曲,却更注重情感的瞬间宣泄与音节的细微变化,节奏时而凝滞如泣,时而急促如诉,带着一种物哀之美与难以言说的寂寥之感。
吹奏者是一位身着靛蓝色东瀛传统服饰的老者,面容清癯,布满皱纹。他手持一支形制类似短箫、却更为细小的乐器,闭目沉浸在自己的乐声中。他身旁的摊位上,整齐摆放着数十支同样形制的短箫。
天涯脚步微顿,眼前仿佛又见九年前那片如云似霞的樱花林。落英缤纷之下,柳生雪姬白衣胜雪,手持同样形制的东瀛短笛,柔情万千地为他吹奏起这首名为“樱吹雪”的曲子。笛声缠绵,伊人眼波流转,胜过世间万千风景……
回忆如潮,瞬间将他淹没,指尖无意识收紧,缰绳勒得马儿轻嘶。
海棠见天涯神色怔忡,目光悠远,仿佛陷入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之中,以为他想起了什么与任务相关的要紧事,连忙关切地低声问道:“大哥,你没事吧?”
天涯猛然回神,眼底那一抹深切的哀伤迅速隐去,恢复了平日的温润,摇了摇头:“哦,没事。只是觉得这曲子……颇为别致,一时听入了神。”
见他如此轻描淡写地解释,海棠却敏锐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怅惘,心中莫名一紧。
她顺着兄长方才目光停留的方向,走到那东瀛老者的摊位前,随手指向一支制作精巧的竹制短笛,佯作从容:“大哥你看,这短箫造型好奇特,我在中原从未见过此类形制。”
天涯的目光随之落在笛上,解释道:“这不是箫,是东瀛特有的竖吹短笛,名曰‘筱笛’。在东瀛,许多深闺少女都会学习吹奏,以寄情思。”
海棠这不由得浅笑,带着几分新奇:“啊,原来是笛子吗?我见其形制,还以为是某种异邦的箫呢。”
天涯点了点头,脑海中再次浮现雪姬吹笛的模样,眼中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柔光,语气也温和了许多:“嗯。在一种特殊的场合,东瀛的女子会经常吹奏此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下第一!小说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下第一!小说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