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般弥漫在整个村子。
景忱拎着两瓶空间买的撕了包装的枇杷膏,步伐轻快地朝着村长家走去。
他心中早有盘算,早点搬出知青点过上独居生活。
来到村长家,轻轻叩开院门,只见村长正蹲在磨盘旁卷烟叶,烟丝簌簌地落在裤腿上。
还没走近就听到一阵咳嗽声,景忱走上前去。
“村长,您老这咳喘的毛病,用川贝枇杷膏会好些。”
说着他将手中的枇杷膏搁在石臼旁。
“呦!我还能吃上这金贵东西。”村长斜眼看他。
景忱也没掩饰,“您看,若是村里有个常驻大夫,三太爷前日也不至于病得那么重,还让大家都跟着担心。”
村长停下手中的动作,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
他用烟杆敲了敲磨盘,缓缓说道,“你们俩倒是心有灵犀,昨儿三娃子往我这送来了些麦乳精。”
景忱听闻不由一愣,他倒是没想到余朗会帮他。
他浑浊的眼珠往堂屋瞟了瞟,“这事儿啊,不是咱不想办,村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没钱没人才,难办呐。”
景忱微微皱眉,诚恳地说:“村长,我知道村里的难处。”
“可我觉得,咱可以先想办法解决人才的问题。”
“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医生,但我的医术村里都有目共睹,也愿意为村里出这份力。”
“而且,我相信慢慢的,会有更多办法来改善村里的医疗条件的。”
村长抬眼打量着景忱,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你这娃子,想法是好的。可这事儿,还得让大伙都同意才行。”
“这样吧,我和大队长商量商量,找个时间开个大会,把这事儿跟大伙说说。”
景忱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连忙说道:“谢谢村长,我保证不辜负村里的期待,以后村里的医疗情况肯定能好起来的。”
几日后,晌午的日头高高地照着,明明是快入冬的时候,却格外温暖。
晒场的老槐树上挂着的铜锣被大队长敲得震天响,惊得树上鸟雀四处乱飞。
大队长踩着脱漆的自行车后架,脖颈上的青筋暴起,大声喊道:“各家当家的听好了!今儿议议建卫生站的事!”
“现在村里没有个正经医生,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不到人帮忙,这可不行啊!”
“现在我们决定让知青点的景忱同志来当这个赤脚医生,大家伙儿都表个态吧。”村长拿着大喇叭对着下面的人喊。
一时间有些安静。
“该建!上月铁蛋烧得说胡话,我背着他到镇上卫生所,把他裤子都尿透了!可遭罪了!”被偷了鸡的李大婶竟是第一个表态的。
她扯着铁蛋到跟前,脸上满是感激,“多亏景知青瞧了眼铁蛋,这才让孩子退了烧。景知青是真有本事!”
“小白脸细皮嫩肉能顶事?”王红兵满脸不屑,一脚踹翻个草垛。
阴阳怪气地说道,“别是拿咱们试药!”
大队长掏出个红皮本子,扬了扬说道:“公社拨了十二块八毛钱置办药品。”
这话其实就是说公社已经批准重开卫生站了,我就是走个流程。
他抖出夹在本子里的纸张,上面还印着公社的公章。
这批条和拨款还是三娃子想法子搞来的。
“要是咱村自己有人才,也不至于拖到现在才重建。”
“大家伙儿听我说啊,我觉着景知青有能耐,给他这钱就能花在刀刃上。”
“是啊,小景知青都能把三太爷这么多年的咳疾治好了。”
有受过景忱帮助的叔伯婶子已经开始列举自己的哪些毛病被治好了。
人群顿时嗡嗡作响,村长开始唱票,在小黑板上画正字。
王红兵刚要嚷嚷,忽见余朗也来了晒谷场,他便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老村长见此情形,敲响铜锣,大声说道:“同意建卫生站的举手!”
一时间,枯树般的手臂纷纷竖起,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知青点的几位同志更是将手腕举过头顶。
王红兵缩在草垛后啐了口痰,满脸的不情愿。
却见余朗已经在用刺刀削着木牌,“余家村卫生站”六个大字赫然展现。
“明儿祠堂西边那屋给你腾出来。”大队长把红皮本子拍在景忱手里时,指尖在“十二块八毛”上重重一划。
“这是给你置办药品的,给你申请了每月工资12块,你没意见吧?”
“嗯,谢谢大队长。”
“先别急着谢,这行医是得有证的,我跟县里给你申请了考核,我们都信你的能力,抽空就去县里一趟。”
“我一定不辜负大家。”
景忱抚过本子上晕染的墨迹,笔锋力透纸背,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
他抬眼望向树荫下忙碌的军绿色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景忱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村长,大队长,还有各位乡亲们,我知道这十二块八毛钱不多,以后卫生站的建设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我向大家保证,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大家治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七零小知青和军官大佬谈上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七零小知青和军官大佬谈上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