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端坐在凤座之上,身姿端庄,仪态威严。她的语调平静似水,却字字千钧,犹如平静海面下暗涌的巨大力量,让人在不经意间便感受到那股不容置疑的庄重与肃穆。
这突如其来的发问,如同一块巨石轰然投入圆姐刚刚稍显平静的心湖。她只觉得心头“咯噔”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在心底炸响,瞬间激起千层浪。
刹那间思绪不受控制地飞转,张嬷嬷腕间那枚刻着“董”字的碧玺手串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那惊鸿一瞥此刻却显得格外清晰。
紧接着,姑丈曾讳莫如深地提及的那桩尘封多年的董鄂氏旧案,也如鬼魅般浮上心头。一股强烈的直觉让她意识到,太皇太后这一问绝非寻常,背后必定隐藏着深意,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展开。
然而,自幼便接受严格教养的圆姐,以及当下身处这如履薄冰般紧张局促局势的她,迅速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气息仿佛带着平复内心波澜的力量,缓缓地微微闭上双眸,在心底暗暗定了定神,仿佛在与内心的慌乱进行一场激烈的搏斗,努力使自己的神色恢复从容与淡定。
片刻之后,她缓缓睁开双眼,眼中已重新燃起镇定与坚毅,而后恭敬且沉稳地说道:“回太皇太后的话,张嬷嬷教导极为尽责,对我和桑宁要求严格。在她悉心指导下,我们不仅学到了宫廷礼仪,更领悟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太太皇太后静静听着,心中暗自颔首,觉得这丫头倒是沉得住气。她微微挑眉,眼中掠过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那目光锐利如钩,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人心最深处的隐秘。
她不紧不慢地再次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殿中悠悠回荡:“哦?如此尽心尽力的嬷嬷,那可曾同你们提及过董鄂氏?”
站在一旁的桑宁,脸上瞬间布满茫然之色,眼神中尽是懵懂与困惑,显然她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毫无头绪,完全不知董鄂氏究竟意味着什么,又为何会在此时,在这看似平常的问话中,被太皇太后冷不丁地提及。
而圆姐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但她深知,此刻自己绝不能自乱阵脚,于是,她强自镇定,面上依旧保持着波澜不惊的神情,恭敬回道:“回太皇太后,张嬷嬷并未同我们提及董鄂氏相关之事。”
太皇太后的目光如鹰隼般紧锁在圆姐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深意。她暗自思忖:这丫头表现得如此镇定,究竟是真不知情,还是在刻意隐瞒?短暂的沉默在殿中蔓延,这片刻的寂静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息都带着千钧重压。
沉默片刻后,太皇太后才缓缓开口,语调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哦?那你阿玛可曾同你说过些什么?”
圆姐深吸一口气,再次微微闭上双眸,试图让自己狂跳的心平静下来,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而坚定,更加恭敬地说道:“回太皇太后,阿玛走得早,纽伦自那时起便一直承蒙姑丈姑母照顾,住在辅国公府上。纽伦只记得祖辈们常常教导,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谨言慎行,恪守本分,一言一行皆不可逾越规矩。这是家族的教诲,也是立足的根本。”
片刻后,太皇太后轻轻一笑,觉得这丫头的回答倒是滴水不漏。她神色稍缓,语重心长道:“你们年纪尚小,有些事不必知晓太多。但哀家要告诫你们,在这宫里,谨言慎行才是保命之道。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番话,既是告诫,也是在试探她们的心性。
圆姐和桑宁赶忙齐声应道:“太皇太后教诲,我们定当牢记于心,时刻警醒,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轻轻挥了挥手,那动作仿佛是在驱散空气中的紧张氛围,说道:“好了,你们回去吧。选秀之事,哀家自有安排。”
待圆姐和桑宁离开后,太皇太后靠在凤座上,心中思索,这两个丫头,尤其是李家那个,需要再仔细观察。董鄂氏旧案虽已过去多年,但其中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若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宫廷动荡。如今皇帝亲政不久,局势尚不稳定,绝不能让任何不稳定因素影响大局,她必须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圆姐和桑宁如蒙大赦,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劫后余生的庆幸。她们再次恭敬行礼,在太监的引领下小心翼翼地退出慈宁宫。
当她们踏出慈宁宫,沿着蜿蜒宫道前行时,午后的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洒下,却驱不散二人心头的阴霾。
桑宁依旧心有余悸,紧紧拉住圆姐的手,手心里满是汗水,小声说道:“小姨,刚才可吓死我了,心都快蹦到嗓子眼儿了。”
圆姐拍了拍桑宁的手,轻声安慰道:“别怕,桑宁。咱们小心应对便是。太皇太后既然让咱们离开,想来暂时不会为难咱们。但往后行事,还是得更加小心才是。”
桑宁不安地追问:“小姨,太皇太后提及董鄂氏,是不是要出什么事?我好害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梨园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梨园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