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口老井,也不知它有多大的年纪,井水很是清甜。除了马家以外,还同时供应着周边几户人家的吃水。
老井旁边还有一个小水塘,水塘靠井的这一方,有一阶一阶的石梯一直延伸到塘底。 一到了冬季这塘里的水就近乎枯竭了,只有在春末至秋初这段时间,池塘里才会装满水。
人们可以在里面淘洗红薯、芋头,或者洗红薯藤喂猪。 要洗衣服的话,大家还是宁愿跑到水库里去洗,因为这池塘实在太小了,方圆不足十米。
池塘的另一边有一棵歪脖子的老柳树,半边身子都几乎要探进池塘中间去了, 这会儿,那一条条碧绿碧绿的柳枝,柔柔的依依的抚过水面,倒是别有一番意境,莫名的让人心生怜惜。
王素娥把背篓提起来,轻轻的把蘑菇全倒进大盆里。冯纤把一个凳子摆在她旁边,说:“妈,你坐!”然后自己在对面刚坐下来,又赶忙站起来,把两个小盆,分别摆在自己和王素娥身边,问:“妈,是不是我们洗好就直接放小盆啊?”
王素娥连连点头说:“对,对!我也这么想的。然后从小盆里再换到大盆里洗第三次,最后就可以放在筲箕里了!”
孩子们却在研究用南瓜叶怎么洗蘑菇?王素娥说:“没有黏液的不用南瓜叶,这南瓜叶扎手,我来用,你们洗这些。 其实今天这些蘑菇都挺好洗的,你们弄的这么干净!”
大家一边洗一边说话。王素娥说:“我们以前缺粮食的时候,是什么都吃啊。要能捡到这么多菌子回来的话,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有好些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菌子,都往回捡,有的运气好,吃了就闹个肚子,有的人直接吃死了!”
孩子们听了,个个神情肃穆,一言不发。
冯纤看着情绪低落的孩子们,说:“你们几个现在想到做标本的好处了吗?有人就把这些菌菇做了标本。详细介绍它们的外形特征,比如生长在什么地方,有哪些颜色,跟相似的如何区分,写的清清楚楚。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避免更多的人去误食它,从而发生更多的悲剧。”
冯纤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知道吗?还有一首和毒蘑菇有关的童谣呢。你们要不要听听啊?”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奇地看着冯纤。 异口同声的说:“要听,要听!”
冯纤轻轻念诵道:“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躺板板,埋山山,亲朋都来吃饭饭。饭饭里有红伞伞,吃了全都埋山山。”
小崽崽们听着童谣,全都瞪大了眼睛,嘴巴张成“喔”型,满脸惊恐, 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冯纤看着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做这种标本的人,目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而这首童谣就是用另一种方式警醒世人, 不要误食毒蘑菇!”
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王素娥补充说:“有毒的蘑菇不能吃!但是无毒的蘑菇也要煮熟了才能吃;要是没煮熟的话,吃了也会出问题的,比起吃毒蘑菇好不了多少!”
孩子们和冯纤都连连点头。
这个周末一过,星期一就要开始中考了,玉秀在玉芳的帮助下,从学校里把住校的东西都搬了回来,开心的说:“我们下周星期一就要考试啦,老师说放我们几天,让我们放松放松!”
苏建国说:“是该放松放松,弦绷的太紧了反倒不好!”
玉芳说:“刚好,你们考试,我们休息;等你们考完了,我们也要考试了!”
玉凤说:“那你们考完就放暑假了吗?”
玉秀说:“对呀,考完了就放暑假了啊!”
玉凤说:“表姐说,我们不放暑假,我们还是一样上课呢。”
冯巧说:“你们都辛苦啦,这几天我给你们做好吃的,好好的犒劳犒劳你们!”
晚上,一家人早早吃了饭,冯巧跟几家人一起去给蚕房消毒,过几天马亮就要送蚕种来了。
父女四人坐在院子,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小组,一边 讨论学习,一边乘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见解,一番交流下来,各自都觉得获益匪浅。
那个时候农村中考也是要考六门功课的,包括: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物理和化学。
一般学生最是薄弱的环节就是英语和化学。英语是因为口音的问题,阅读和听写这一关就不好过;化学是因为做实验的条件常常得不到满足。
玉秀就是这样,数学和物理她都不怵,语文和政治死记硬背也勉强可以,就是这个化学跟英语很是让她头疼。
苏建国说:“做实验就是为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我的理解是,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怎样的结构变化。
但我们不具备那个条件,也就只有用笨办法了。第一,熟记化学方程式;第二,熟悉例题,举一反三;第三,反复复盘错题。 前面两点,都是为后面一点服务的。熟悉了前面两点,后面的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错在哪儿了?是概念混淆了?还是计算失误了?又或者是审题有了错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在这温情人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在这温情人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