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州府志》记载:大雍海岱州,齐鲁之襟喉。其地北倚崂峰之嵯峨,南襟黄海之浩渺,东接蓬瀛之仙气,西连中土之膏腴。而琅琊港者,实为海岱之明珠,商贾云集,百舸争流,瀛洲之珠玉、南洋之香料、西域之奇珍,皆汇于此,转输四海。街巷阡陌,茶楼酒肆林立,弦歌不绝,市声喧阗。然琅琊之魂,非独在景。其地也,历史悠长,人文荟萃。秦皇东巡,曾登琅琊台,求长生之药,刻石颂德,遗风犹存;徐福泛海,自此启航,携童男童女,求仙问道,虽未果,然其志可鉴,其勇可嘉。更有田横五百士,宁死不屈,义薄云天,千载之下,犹闻其慷慨悲歌。
大雍王朝海岱州,三面环海,州郡多依良港而建,舟楫往来,商贸繁盛,素为鱼盐富庶之地。
琅琊港,海岱州第一大港,其港阔水深,可泊巨舰,巨大的花岗岩堤岸向海中延伸出数里,如同巨人坚实的手臂,环抱着万千舟楫。港口终日喧嚣不息,桅杆如林,帆影蔽日。粗犷的号子声、货郎的叫卖声、海鸥的鸣叫声与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交织在一起,蒸腾出一股独属于港口的、混杂着咸腥气息与勃勃生机的热浪。
这里是大雍海域的血管之一,四方货殖于此集散,南方的丝绸瓷器、北方的皮货药材、乃至海外诸国的奇珍异宝,皆在此吞吐流转。港口区车水马龙,商铺鳞次栉比,不仅有天南海北的客商,亦不乏金发碧眼的异国面孔,端的是龙蛇混杂,百业兴旺。
然而,在这极致的繁华之下,某些不易察觉的暗流,正随着潮汐悄然涌动。
渔民李大海蹲在码头,吧嗒着旱烟,看着小孙子举着个新买的瀛洲小风车跑来跑去,风车是硬纸做的,染着鲜亮的靛蓝和朱红,画着叫不出名的瀛洲鸟雀。
“阿爷,好看不?”小孙子脸蛋红扑扑。
“好看,好看。”李大海嘟囔着。这玩意儿如今常见,货郎担子里总塞着些瀛洲来的小玩意,便宜又新奇。隔壁二狗家闺女,前几日还扯了块瀛洲来的花布做衣裳,说是时兴。
他年轻时,老人嘴里念叨的都是“倭奴凶残,掠边侵海”,县衙门口还贴过海捕文书。如今呢?城里开了家“八方阁”,卖瀛洲漆器、折扇,听说县太爷都去捧过场。说书先生嘴里,瀛洲成了海外仙岛,遍地灵草,八神护佑。
李大海摇摇头,看不懂这世道。他只盼着天气好,下次出海能多打些鱼。听说去瀛洲那边跑船,能发大财?他咂咂嘴,心里有点痒,又有点莫名的不安。
与李大海的惴惴不安不同,商人赵贵志得意满地踱步在自己的“万通货栈”里。货栈规模比去年又扩大了一倍,堆满了即将发往内陆的货物:精美的瀛洲漆器、雪白的海盐、晒干的海货,还有一箱箱用油布裹得严实、不知具体是何物的“特货”。
几个伙计正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批货搬上挂着“赵”字旗的海船。船老大恭敬地候在一旁:“东家,这次去‘那边’,护航的修士已经雇好了,三个筑基期的散修,价钱谈妥了。”
赵贵嗯了一声,眼神扫过货栈一角那些正在挑选瀛洲胭脂水粉的富家小姐,嘴角勾起笑意。如今他是登州有头有脸的赵员外,连知府衙门的师爷都和他称兄道弟。谁还记得他几年前只是个差点淹死在海上的小货郎?
他下意识摸了摸胸口一块冰凉的玉佩——那是“那边”的人给的。当年他的破船被倭船拦住,他以为自己死定了。谁知对方没杀他,反而给了他一条财路。从最初战战兢兢带点小玩意,到现在……他甚至能帮着“那边”物色些“人手”——要么是活不下去想去瀛洲搏一把的穷苦人,要么是些修为不高、容易拿捏的散修。报酬丰厚得让人无法拒绝。
他心里偶尔也闪过一丝恐惧,但很快被金银带来的踏实感压了下去。他只是个做生意,你情我愿,有什么错?
琅琊港天刑台风信堂据点内,油灯昏黄。
林婉将一卷档案重重摔在桌上:“哥,还是不对劲!过去五年,仅报备在案的琅琊一港,出海未归的渔船十七条,受雇护航却连同雇主一起消失的低阶修士,至少二十三人!官府的卷宗全是‘遭遇风浪,尸骨无存’!”
林辰眉头紧锁,擦拭着手中的腰牌。他是老风信使了,嗅觉更敏锐。
“遭遇风浪?哪来那么多风浪专挑有修士护航的船队?”他沉声道,“我查过港务记录,那些最终失踪的船,出港前都补充过大量淡水和食物,远超寻常捕捞或短途贸易所需。像是……做好了长期漂流的准备。或者,船上人比预想的多。”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而且,有几条失踪船的船主,最后都和一个地方扯上关系——”
“——瀛洲?”林婉接口道,脸色凝重。
林辰点头:“赵贵的‘万通货栈’。他的船队往来瀛洲最频繁,从未出过事,生意越做越大。但那些失踪的船,或多或少都曾与他有过接触,要么是买了他的导航海图,要么是接受过他介绍的‘便宜护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