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陛下心头真正的巨石!”苏文轩最后总结,字字凝重如山,“慎儿,殿试之上,你的策论若不能切入此等要害,纵有探花之名,亦难真正进入陛下的棋局核心。好好想想,何为‘舵’?如何在这仙凡混杂、暗流激荡的汹涌激流中,为陛下掌稳那条帝国巨舟的航向?”
四月十二,紫宸殿。
殿宇恢弘,金碧映日。蟠龙金柱擎天立地,巨大的鎏金香炉吞吐着袅袅青烟,庄严檀香弥漫四隅。二百六十八名贡士按春闱名次肃立玉墀之下,屏息凝神。空气仿佛凝固,沉甸甸地压迫着所有人的胸膛。御座高踞丹陛之上,珠帘之后,那抹明黄身影便是这方天地唯一的主宰,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仪。
皇帝的声音穿透珠帘传来,不高,却清晰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房,带着审视江山的凝重:
“今岁春闱,诸卿文章锦绣,朕心甚慰。然当此灵气复苏,仙凡杂处之世,古法可尽师否?修士之力可移山填海,妖邪之祸频仍四方;镇异司虽立,终赖方外之力;军中锐士习练吐纳,锐气渐生开疆之念;而田赋不均,冤狱未清,黎庶之困犹在眼前。内有世家盘踞,外有强敌窥伺。朕每思之,夙夜难安。”
话语微顿,殿内落针可闻。
“今日殿试,朕只问尔等一事——”那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穿透般的力量,直贯人心,“仙凡混居,朝廷何以治? 诸卿,落笔作答!”
“仙凡混居,朝廷何以治?”
九字如九道惊雷,轰然炸响在死寂的紫宸殿。方才还只是沉凝的空气,瞬间灼热滚烫。殿内众人无论出身高低,皆感一股寒意直透骨髓。陛下此问,锋芒毕露,直指帝国困局!
贡生们纷纷躬身领命,各自走向备好的考案。一时间,殿内唯闻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凝重而急促。
时间在墨香与檀香交织中无声滑过。约莫过一个时辰,皇帝自御座缓缓起身。珠帘轻响,明黄身影踏下玉阶。殿内气氛瞬间绷紧如弦。皇帝步履沉稳,在考案间缓缓踱步,目光如鹰隼掠过一份份即将完成的策论。时而略一颔首,时而眉心微蹙,无形的压力随其脚步,沉沉压下。
他首先在谢灵运的案前驻足良久。谢灵运笔走龙蛇,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凛冽刚猛的锐气,显然在力主以强力律法约束仙凡,严整镇异司与军纪。皇帝目光沉静如渊,神色难辨,继续移步前行。
萧统的答卷字迹工整端凝,条理分明地阐述着建立“灵域”隔离、设置专司引导修士效力朝廷的秩序构想。皇帝静观片刻,眼神深邃依旧,沉默未改。
行至崔琰案前,皇帝停留的时间稍长。崔琰的策论辞藻华丽、布局周密,其核心在于设立“道功司”,以灵脉资源、功法爵禄为饵,利导修士尽为国用,将超凡力量彻底纳入掌控,化为工具。皇帝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弧度。
终于,皇帝走到了杨慎的考案前。杨慎深吸一口气,稳住微微发颤的笔尖,落下最后几笔。皇帝的目光落在了他的答卷上。那卷面上,字迹清俊挺拔,风骨嶙峋,力透纸背,开篇赫然便是:“臣杨慎以为:仙凡混居,其乱不在仙,亦不在凡,而在‘人心失衡’!……为政之要,当以民为秤,仙凡皆为星斗!”
皇帝的目光在“以民为秤,仙凡皆在其上”十字上凝驻了许久。他微微俯身,竟伸出手,亲自将那答卷从镇纸下抽出!这一举动,引得附近所有暗中窥视的贡士心头神魂俱震!
皇帝指节扣住杨慎的答卷,并未即刻细读全文,而是目光如电,犁过那力透纸背的论述:立法之基,首在“护生安民”,《仙凡律》当同束仙凡,镇异司须监察“人祸”甚于妖邪!修士之力,当为“济世”之舟楫,引向农桑水利、祛除疫病等民生根本,军力动用必以民力民心为度!教化之道,首在“正人心”!凡俗需明修士亦是治下之民,修士需知“能力愈大,责任愈重”!其核心直指:朝廷当持“民本”之舵,以民心称量得失,以仁政化戾气为祥和,方能令帝国之舟行稳致远!
皇帝的目光愈发幽邃锐利,仿佛要洞穿纸背,直抵书写者的魂魄深处。他持着这份答卷,又折返御座附近,对着侍立的内阁重臣方向,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问道:“尔等,也看看杨卿此论。”
殿中死寂,唯闻考官传阅纸张的细微声响与他们压抑的呼吸。
皇帝目光再次扫视全场,最终落回肃立殿中的杨慎身上——他虽竭力维持镇定,后背却早被冷汗浸透。那目光如有千钧之重,沉沉压在他肩头。
终于,威严之声刺破令人窒息的寂静:
“杨慎。”皇帝缓缓开口,首次在殿上直呼其名,“汝言‘以民为秤’,此秤之准星,何以定之?民心如水,载舟覆舟,古有明训。汝言‘仁政煨炖’,这火候,又当如何把握?”金玉相击般的冷硬嗓音在殿中回荡,“仙凡之力悬殊,若遇桀骜大能,视律法如无物,刈凡俗如草芥,朝廷之雷霆,如何落下?岂非空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