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整个人间修道界。各派掌门、长老、精英弟子以及德高望重的散修,纷纷放下手中事务,日夜兼程赶往白云观。一时间,白云观内仙风道骨云集,剑气宝光隐现。观内空间不够,便在观外山林间临时开辟论道场。气氛肃穆而激昂。
白云观后山,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白云道长作为发起人,再次详细讲述了凌华仙子的功绩与牺牲、灵气复苏的根源、当前面临的威胁以及天庭即将下派调查组的消息。
月乌以玄金虎形态出现,以其仙兽身份和亲历者的视角,佐证了白云道长所言,更增添了说服力。
碧落虽未过多发言,但其天仙气质和隐约流露的仙威,让在场修士确信天界对此事的关注。
经过数日商讨,虽有门派利益、行事风格之争,但在凌华仙子精神的感召和迫在眉睫的危机面前,人间修道界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摒弃门户之见,成立统一协调机构。
以保护凡俗百姓、维持人间秩序为首要目标。
建立快速的信息传递和预警网络。
集中力量培养人才、炼制法器丹药、绘制安全区域图等。
成立“镇异司”——取“镇守人间,平息异变”之意。下设“巡狩卫——负责巡查、处理灵异事件”、“天工坊——负责研发、炼制法器丹药”、“风信堂——负责情报收集、传递、预警”、“典藏阁——负责整理功法、妖邪图鉴、历史卷宗”。
总部暂设于白云观。经公推,白云道长被推举为首任司正。
各派按比例抽调精锐弟子加入“巡狩卫”和“风信堂”,贡献擅长炼器、炼丹、阵法的长老进入“天工坊”,共享基础典籍充实“典藏阁”。
白云道长将商议内容整理成册,具表上承大雍皇帝,并恳请皇帝安排皇室成员监督镇异司行事。
骁骑尉赵锋回宫后,将皇陵事件及白云观的作用如实禀报皇帝。皇帝深知超自然力量非军队可敌,且镇异司以守护为宗旨,正合其意。遂下旨明诏,承认镇异司地位,令各地官府给予便利,必要时可调动地方军力配合。同时,设立监察寮一职,由朝廷派驻,首任监察使由大雍扶乐君王周玄策担任,并拨付部分钱粮资源,以示支持。皇朝与修道界在守护人间这一点上达成同盟。
白云道长亲自为“镇异司”题写匾额,并在司内设立“凌华阁”,供奉昭烈护界金德元君(凌华仙子)牌位与事迹画卷,作为司内精神象征。
所有新入司成员,第一课便是了解凌华仙子的事迹,铭记其“守护苍生,勇担重任,虽死不悔”的精神。贯彻镇异司“明察异动,迅猛出击,护民安境,承志凌华”的行动准则。
刚满12岁的大雍皇帝幼弟扶乐郡王周玄策一到白云观就拜师白云道长,成为其座下亲传弟子。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将其作为下一任镇异司司正培养。皇帝收到消息,对镇异司行事越发满意。
腊月初,寒冬。
距离仙陨已过去近三个月。
白云观内,不再是苍翠一片。天空是铅灰色的,偶尔飘下零星的、细雪。观内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发出细微的脆响。空气清冷刺骨,带着冬天特有的干燥气息。虽有灵气复苏,但草木遵循自然规律,只有少数耐寒的松柏还保持着深绿,点缀着萧瑟的冬景。
静室内燃着炭盆,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提供着有限的暖意。炉火的光映在两人脸上,明明暗暗。
白云道长端坐蒲团,道袍外罩着厚棉氅,孟青云穿着加厚的丝绵袄,神色郁结,垂手而立,指尖冻得有些发红。
道长放下手中一卷道经,看向孟青云,语气温和中带着关切:“孟公子,请坐。这几日忙于司内事务,疏于过问。眼看年关将近,观里也要准备些香烛斋醮。贫道观你近日总是心事重重,独坐廊下看那枯枝寒鸦。心中烦闷,可想出些头绪?这年关…是打算回孟府团聚,还是留在观中清修?”道长刻意点出“团聚”二字,观察孟青云反应。
孟青云身体一僵,脸色瞬间更白了几分。他缓缓坐下,却如坐针毡,双手无意识地绞紧了棉袍下摆,声音干涩低哑:“…回…回去?” 他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眼中痛苦翻涌,混杂着刻骨的恨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眷恋?“道长…我…我无法面对…那两个人…尤其是…母亲…” 最后两个字轻得几乎听不见,带着难以化解的复杂情愫。那是他前世深爱且放不下的未婚妻,今世有给了他生命和温情的母亲——凝红。这份扭曲的伦理和情感,是比寒冬更冷的枷锁。
道长心中了然,轻叹一声:“唉,孽缘纠缠,如附骨之疽。沉溺于过往痛苦,如同抱冰于怀,伤人伤己。碧落仙子……似乎对你格外关注。”他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只是陈述一个观察到的事实。“贫道观你灵台虽乱,深处却隐有光华,根骨亦是上佳。若长久被心魔怨气所困,不仅蹉跎此生,更可能辜负……此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