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池塘暖棚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所有人的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大锤的建筑队和合作社的工人们,热情高涨。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一座接一座地,将剩下的十五个池塘,全都用巨大的白色穹顶笼罩了起来。
远远望去,整个水产基地,仿佛变成了一个外星基地,充满了科幻感和未来感。
暖棚建设如火如荼,技术培训也同步展开。
林冒烟深知,硬件只是基础,软件,也就是科学的管理技术,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天上午,在刚刚落成的二号暖棚里,一场特殊的培训会正在进行。
棚外寒风凛冽,棚内却温暖如春,湿润的空气中,还带着一股泥土和水的清新气息。
水产组的经理田苗,站在一块临时搬来的小黑板前。
她的面前,是水产组的六名正式员工,以及从临时工里挑选出来的十几名脑子活、肯学习的年轻人。
他们一个个都拿着小本本和笔,坐得笔直,表情专注,像一群正在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林冒烟则搬了个小马扎,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像个旁听生。
但所有人都知道,她才是这场培训真正的老师。
田苗手里的那本厚厚的培训手册,就是她根据林冒烟的口述,熬了好几个晚上整理出来的。
“同事们,今天我们培训的主题是,暖棚环境下的水质管理和科学投喂。”
田苗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脆而有力。
“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暖棚养殖,跟我们夏天在露天池塘里养殖,有天壤之别!”
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溶氧”两个大字。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里的氧气问题。”
“暖棚是个密闭环境,空气不流通,水面跟空气接触少。加上水温升高,鱼虾的呼吸和各种微生物的分解活动都会加快,水里的氧气消耗会非常快!”
“一旦缺氧,轻则鱼虾不进食,重则一夜之间,满塘的鱼都给你翻了白肚皮!我们所有的投资,就全都打了水漂!”
听到“翻白肚皮”,工人们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都是实在人,最能体会这四个字的分量。
“所以!”田苗的语气变得格外严肃,“我们新安装的那些增氧机,绝对不是摆设!”
“从今天起,每口塘都要有专人负责,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开启增氧机半个小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不能间断!”
“而且,每天早中晚都要用溶氧测试剂,检测水里的溶氧含量,并且详细记录在本子上!一旦发现低于安全值,必须立刻上报!”
田苗讲得十分详细,从如何使用测试剂,到如何判断颜色变化,都一一做了演示。
工人们听得非常认真,在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
接着,田苗又在黑板上写下了“投喂”两个字。
“第二个关键点,是喂食。冬天暖棚养殖,投喂的原则是,少量多餐。”
“因为棚内温度相对恒定,鱼虾的新陈代谢一直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我们每天要投喂四到五次,但每一次的量都不能太多。”
“以投喂下去后,鱼虾在二十分钟内吃完为标准。如果二十分钟后,水面还有大量残饵,就说明我们喂多了!”
一个年轻工人举手提问:“田经理,喂多了会怎么样?”
田苗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耐心解释道:“问得好!残饵沉到水底,会腐烂发酵,消耗水里的氧气,败坏水质,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
“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密闭的暖棚环境里,一旦水质坏了,就很难再调整过来。所以,精准投喂,是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坐在角落里的林冒烟,突然奶声奶气地插了一句嘴。
“田苗姐姐,还要告诉叔叔们,不同的鱼,要喂不同的饲料。我们不能再像夏天那样,一锅粥地乱喂啦。”
田苗立刻点头:“对!冒烟提醒得非常关键!”
“我们这次引进的,有吃肉的鲈鱼,也有吃素的草鱼。它们的饲料配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后,加工厂那边,会专门为我们水产组,生产不同型号的专用饲料。大家领料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的标签,千万不能喂错了!”
接下来,田苗又详细讲解了病害防治、水温调控、日常巡检等一系列技术要点。
比如,定期使用合作社研发部提供的光合细菌和EM菌,来调节水质,抑制有害菌。
比如,夜间要在暖棚外面,加盖一层厚厚的草帘,来增强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
一整个上午,田苗讲得口干舌燥。
工人们也听得如痴如醉。
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完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培训结束时,田苗做了最后的总结。
“大家记住,从今天起,我们养的不再是普通的鱼虾。而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水产品!”
“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工人,更是技术员!你们手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操作,都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这个冬天的收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