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动员大会开完的当天下午,整个下溪村以及周边的二十几个加盟村,都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播种机,轰隆隆地开始了热闹非凡的大生产。
下溪村的晒谷场,临时变成了热火朝天的“秋收调度中心”。
一张巨大的丰收进度图被挂在墙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勾画出几十个村庄的田地和运输路线。
林小燕在中心协调着一切,手里的对讲机响个不停,一道道清晰的安排从这里发出,传达到每一个忙碌的田间地头。
“一号互助队听着,你们在石桥村的黄豆收完后,马上就去小王庄,那里的红薯已经可以挖了,得抓紧时间,今天之内把它收完!”
“三号运输车,收到回话,现在到哪里了?车上装的黄豆直接去省城的光明饲料厂,红薯和花生直接拉回我们的加工厂,交接单去找张琪部长拿!”
“种植组留在村里的乡亲们,豌豆种子都分拣好了吗?明天一早,必须送到刚刚收完作物的地块去!”
她的调度沉稳而有序,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把式。
而在田间地头,则是另一番火热的景象。
“突突突突……”
五十台崭新的手扶拖拉机,屁股后面冒着黑烟,在广袤的田野里来回穿梭。
在金黄的豆田里,机器前方加装着简易的收割器,一排排挂满豆荚的黄豆秆被齐刷刷地割倒;而在另一片地里,拖拉机换上了深耕犁,将埋在地下的红薯翻出土面。
后面跟着的村民们,则一拥而上。
男人们负责将黄豆秆集中起来脱粒,或是在翻松的土地里,将一个个硕大的红薯捡进箩筐。
女人们则三五成群,坐在田埂上,一边拉家常,一边熟练地将花生从藤上摘下,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整个过程,分工明确,行云流水。
“快点!快点!跟上拖拉机的速度!”互助队的队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扯着嗓子大喊。
“老婆子,你手脚麻利点,别光顾着聊天!”一个汉子对自己手慢的婆娘抱怨道。
“你个死老头子,你捡的红薯还没我摘的花生多呢!”老婆子不服气地回嘴。
虽然嘴上斗着嘴,但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下。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脸颊被秋日的太阳晒得通红,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乖乖,这拖拉机可真是个好东西!这一上午翻的地,比我们以前用锄头挖三天都多!”一个村民擦着汗,感叹道。
“可不是嘛!还是合作社有办法!这叫什么来着?科学种田!”
加盟村的村长张大壮,更是亲自上阵。
他光着膀子,露出一身黝黑的肌肉,一个人就负责两大垄的红薯。
他看着自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跟着合作社的互助队干得热火朝天,心里乐开了花。
他跑到正在地头协调的互助队长面前,递上一根烟。
“兄弟,辛苦了!歇会儿,喝口水!”
互助队长摆了摆手:“不歇了,张村长。小燕总交代了,农时可不等人,今天得把你们村这三百亩地全收完,好抓紧时间种下一茬呢!”
张大壮佩服得五体投地。
“行!你们放心干!吃喝的事儿,我们村包了!今天中午,我让村里杀猪,咱们吃饱了继续干!”
在下溪村村口的收购点,同样是一片繁忙。
一袋袋装得鼓鼓囊囊的黄豆、一筐筐沾着泥土的红薯和花生,被村民们用板车、用扁担,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
合作社的文员王静,带着两个帮手,在这里设立了临时磅秤。
“张三村,黄豆,六千三百二十斤!”
“李四村,红薯,七千四百一十斤!”
王静一边报数,一边在账本上飞快地记录。
“轰隆隆……”
一辆大卡车,缓缓地停在了收购点。
司机从车上跳下来,对着负责装车的李铁柱喊道:“铁柱哥!可以装了!”
“好嘞!”
李铁柱大手一挥,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十几个壮小伙,立刻扛起麻袋,开始往车上装。
不到半个小时,一辆能装十几吨的大卡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随着李铁柱一声吆喝,大卡车喷出一股浓烟,满载着一个村庄的希望和汗水,向着远方的饲料厂和加工厂驶去。
而在那些已经收割完毕的土地上,另一批人马已经进场了。
他们是合作社的播种队。
拖拉机换上旋耕犁,将收割后的土地迅速翻整一遍。
紧接着,播种机跟上,将一颗颗饱满的豌豆种子,均匀地撒入疏松的土壤里。
收割,翻地,播种……
整个流程无缝衔接,效率高得令人咋舌。
村民们看着这番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
“看看!这就是咱们合作社的速度!”
“今年这秋收,干得真叫一个痛快!”
傍晚,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地平线时,各个片区的负责人纷纷通过对讲机,向调度中心汇报当天的收成进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