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升越高,炙热的阳光洒在下溪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合作社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从清晨到正午就没停过。林小燕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丝沙哑,但她的眼神却愈发明亮,充满了斗志。
王静在本子上记录的订单,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十几页。
而在村西头的水产养殖基地,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田苗穿着高筒水靴,站在池塘边,手里拿着一个大喇叭,清脆的声音在整个基地上空回荡。
“第一组!罗非鱼塘!准备下网!”
“第二组!鲤鱼塘跟上!注意动作要轻,不要惊扰到鱼群!”
“第三组!把分拣区准备好!氧气泵全部打开!”
她的指挥清晰而果断,六名员工和临时从村里召集来的几十名青壮年,在她的调度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哗啦啦——!”
巨大的渔网被抛入水中,在几个壮汉的合力拖拽下,慢慢收拢。水花四溅,成千上万条银白色的罗非鱼在网中翻腾、跳跃,阳光下鳞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起网咯!”
随着一声高亢的号子,满满一网的鱼被拉上了岸,倒入了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活水暂养池里。
工人们迅速上前,将不同规格的鱼分开,称重,然后装上旁边等待的货车。
李铁柱和他从胡老三那里紧急借来的三辆货车,排成一队。司机们叼着烟,看着这壮观的捕捞场面,一个个都咋舌不已。
“乖乖!这哪是养鱼啊,这简直是养金山啊!”一个司机感叹道。
李铁柱脸上挂着与有荣焉的自豪笑容:“那可不!我们福娃合作社出品,那还用说!”
第一辆货车很快装满,车厢里是特制的大水箱,里面氧气泵咕噜咕噜地冒着泡,保证了鱼在运输过程中的鲜活。
货车卷起一阵尘土,浩浩荡荡地向下溪村外驶去。
整个水产基地就像一个高效运转的机器,捕捞、分拣、称重、装车、运输,环环相扣,一刻不停。
这样的忙碌,整整持续了三天。
第三天一大早,林小燕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一位来自省城云州最大水产市场的老板。
黄老板四十多岁,晒得黝黑,眼神精明。他起初对这个小山村里冒出来的品牌不以为然。
但在亲自去基地看了一圈,又捞了几条鱼现场解剖,看到那干净的内脏和饱满的肉质后,他的态度立刻变了。
“林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黄老板的态度客气了许多。
“明人不说暗话,你们的鱼,品质确实是我见过最好的。我希望能成为你们在云州的独家代理商。”黄老板开门见山。
林小燕摇了摇头:“黄老板,抱歉。我们福娃牌目前还没有发展代理商的计划,所有产品都坚持直销,或者与信誉良好的伙伴进行点对点合作。”
黄老板有些意外,但看到林小燕坚定的眼神,便不再坚持。“那好,我不做代理。我从你这里进货,有多少我要多少!价格好商量!”
林小燕沉吟片刻,说道:“供货可以。但是我们这一批的水产品,经过这三天的抢购,已经所剩不多。今天最多只能给您匀出一千斤罗非鱼,两百斤虾蟹。想要更多,只能等下一季了。”
“太少了!”黄老板立刻叫了起来。
“黄老板,我们做的是长久生意,追求的是品质,不是数量。”林冒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还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苦瓜。
她把盘子放到黄老板面前,奶声奶气地说:“黄叔叔,您尝尝这个。”
黄老板看着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拿起一片晶莹剔透的苦瓜放进嘴里,清甜爽脆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亮。
“好东西!好东西啊!”他赞不绝口。
林冒烟又说:“我们的鱼,也是一样。只有池塘里的生态平衡了,养出来的鱼才好吃。要是为了多卖钱,拼命下鱼苗,那鱼就不好吃了,牌子也砸了。”
一番浅显却又直指核心的道理,从一个七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让黄老板这个老江湖都感到一阵心惊。
最终,黄老板接受了林小燕的条件,并当场签下了一份为期半年的福娃明星产品供货合同,预付了一大笔定金。
送走黄老板,已经是第三天的下午。池塘里的喧嚣渐渐平息,最后一辆货车也消失在了村口。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水产基地染成一片金色。奋战了三天三夜的工人们,一个个都累得瘫坐在田埂上,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合作社办公室里,林小燕、田苗、张琪、林建国、林远山、周玉兰,还有林冒烟,这些核心成员全都聚在了一起。
办公室的中央,一张大圆桌上堆满了成捆的钞票。有一百的,有五十的,也有一块两块的零钱,堆成了一座小山。空气中弥漫着钞票特有的骚香。
周玉兰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算盘,手指翻飞,噼里啪啦的算珠撞击声,是此刻最动听的音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