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城大胜的捷报传至汉中时,诸葛亮特意派来使者,送来十车粮草与两百副新铸的弩机,信中赞庞统“断粮诱敌,步步为营,真乃当世奇才”。可庞统接到赏赐时,只是让士兵将物资分拨各营,自己则盯着地图上“潼关”二字,手指反复摩挲着那道横跨黄河与渭水的关隘——那里是魏军西出的最后屏障,也是蜀军夺取雍州的关键。
“军师,休整三日已过,该动身去取潼关了吧?”魏延提着头盔走进帐中,甲胄上的血渍已擦拭干净,眼中满是战意,“司马懿只剩残兵,曹爽那小子不过是靠父辈荫蔽的纨绔,咱们定能一战拿下!”
庞统却没接话,而是将一份密报推到魏延面前:“方才细作来报,司马懿逃到潼关后,竟杀了曹爽军中主张固守的参军,强行接管了三万援军。如今潼关守军已达四万,还在关前深挖壕沟,架设了数十架床弩。”
帐内众将闻言皆惊,赵云皱眉道:“司马懿这是要背水一战?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万守军怕是不好对付。”
“他越是固守,越说明他心虚。”庞统站起身,指着地图上潼关南侧的一条细若游丝的红线,“此乃‘羊肠坂’,是当年曹操征马超时走过的小路,如今虽荒废多年,却能绕到潼关后侧的黄河渡口。咱们若分兵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魏军注意力;另一路从羊肠坂出奇兵,夺取渡口,便能断了潼关的水路补给。”
部署很快敲定:
- 魏延率一万五千步兵,在潼关正面扎营,每日擂鼓呐喊,搭建攻城器械,摆出强攻姿态,务必将魏军主力牵制在关前;
- 赵云率八千骑兵,携带三日干粮,从羊肠坂隐蔽行军,目标是夺取潼关后侧的风陵渡,截断魏军的黄河粮道;
- 马谡率五千士兵,在渭水下游搭建浮桥,待赵云得手后,即刻渡河支援,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 庞统亲率一万中军,在潼关西侧的华山脚下待命,随时准备接应两路兵马,发起总攻。
次日天未亮,魏延便率军在潼关前造势。士兵们推着云梯、冲车来回移动,弩手对着关墙射箭,喊杀声震得山谷回响。城楼上的司马懿果然中计,亲自坐镇关前指挥,调派大部分兵力防守正面,只留五千人看守后侧的风陵渡。
与此同时,赵云正率军在羊肠坂中艰难行军。这条小路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士兵们只能手脚并用,牵着战马缓缓前行。行至半途,突然下起小雨,路面湿滑,有两名士兵不慎失足坠落,赵云当即下令让士兵们用绳索相互绑住,缓慢推进,终于在第三日黎明抵达风陵渡。
此时的风陵渡,魏军守兵正蜷缩在帐篷里取暖,丝毫未察觉危险降临。赵云率骑兵突然杀出,箭如雨下,魏军守兵来不及抵抗便四散奔逃。蜀军顺利夺取渡口,随即点燃信号弹——这是与马谡约定的汇合信号。
消息传到潼关,司马懿才知中计,脸色瞬间惨白:“快!调兵去夺回风陵渡!”可不等魏军动身,魏延已率正面部队发起猛攻,攻城锤撞得城门咚咚作响,关墙上的蜀军士兵已架起云梯,开始攀爬。
就在魏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之际,庞统亲率中军从华山方向杀来,三路蜀军如同三把尖刀,同时刺向潼关。司马懿见大势已去,想要率军突围,却被赵云拦住去路。
“司马懿,还不投降!”赵云挺枪立马,身后骑兵列成整齐的阵型,气势如虹。
司马懿望着身边溃散的士兵,又看了看远处逼近的蜀军,手中的佩剑重重坠落在地。他长叹一声,闭上双眼:“罢了,老夫输了。”
当司马懿被押到庞统面前时,这位一生与蜀汉为敌的魏将,终于低下了头颅。庞统亲手为他解开绑绳,沉声道:“你虽为敌,却也是一世名将。若肯归降蜀汉,他日平定中原,我必向陛下举荐你。”
司马懿沉默良久,最终摇了摇头:“我世受魏恩,岂能背主?只求军师善待我部下士兵。”
庞统颔首:“我答应你。”
夕阳西下,蜀军士兵们欢呼着登上潼关城楼,将蜀汉的旗帜插在了最高处。黄河在城下奔腾,渭水在远处蜿蜒,整个雍州的土地,此刻都沐浴在晚霞之中。赵云走到庞统身边,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军师,咱们终于拿下潼关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挥师洛阳了?”
庞统望着东方,目光深邃:“洛阳虽近,却需谨慎。咱们先安定雍州百姓,整顿兵马,待汉中援军到来,再图东进——北伐之路,还长着呢。”
城楼上的旗帜随风飘扬,映着晚霞,如同燃烧的火焰。蜀汉的北伐大业,在这一刻,终于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