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获的精密零件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专案组内部激起了新的波澜。虽然运送者只是个拿钱跑腿的“骡子”,但零件本身的价值和走私手法的专业性,都指向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网络。
技术队对那名“外卖员”的电子设备进行了深度挖掘。他的手机经过高度加密和清理,几乎找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然而,在一个极其隐蔽的缓存文件夹中,技术专家发现了一个被多次访问、但已被删除的暗网市场链接的残迹。
“暗网…”沈锐看着报告,这个词的出现并不意外。那里是匿名交易、雇佣犯罪的天堂。
在国安部门的技术支持下,专案组尝试追踪这个暗网市场的入口和服务器位置,但对方显然也拥有极高的反追踪能力,服务器遍布全球,使用跳转和加密技术,难以定位。
“对方很谨慎,交易可能使用加密货币,而且是通过中间人层层转包,很难直接追溯到最终雇主。”技术队负责人面露难色。
“那就从‘骡子’的接单流程反推。”沈锐指示,“他是如何被招募的?资金如何流转?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要挖下去。”
与此同时,对那个被截获的滤波元件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它的制造工艺极其精湛,上面激光雕刻的代码虽然被部分磨损,但通过技术复原,确定其来源于国外某家知名的防务承包商实验室,该实验室一年前曾报告过失窃案。
这条线似乎又隐隐与“狐王”可能服务的境外势力关联起来。
调查陷入了僵局。暗网的线索虚无缥缈,元件的来源远在海外。似乎除了加强安检和巡逻,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沈锐没有放弃。他要求将近期所有涉及铁路运输的、未破获的盗窃案、走私案、甚至奇怪的纠纷案,无论案值大小,全部重新梳理一遍,寻找与此次零件走私案在手法、时间、线路上可能存在的关联性。
这是一个笨办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枯燥的比对。但很多时候,笨办法恰恰是最有效的方法。
几天后,一个不起眼的发现引起了注意。就在滤波元件走私案发生前一周,另一条高铁线上发生了一起“错拿行李”纠纷。一位乘客声称自己的行李箱被一位“着急赶车”的旅客拿错了,对方的箱子看起来几乎和他的一模一样。后来站方调解,发现“拿错”的箱子里只有一些旧衣服,而那位“着急”的旅客早已不知所踪。当时只当作普通纠纷处理了。
但记录显示,那个被“遗弃”的行李箱品牌和型号,与G1235次上那个被拆解的可疑行李箱完全一致!
“这不是拿错!这是预演!是测试!”沈锐立刻意识到,“他们在测试用这种型号的行李箱通过安检和运输的效果!甚至可能测试我们的反应!”
他立刻调取了那次“错拿行李”纠纷的监控录像。画面中,那位“着急”的旅客始终低着头,戴着帽子和口罩,无法看清面容,但其身高体型,与G1235次上的男子以及快餐店“外卖员”有相似之处!
“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伙人!”老陈肯定地说。
这条线索的价值在于,它将暗网上虚无缥缈的指令与现实中具体的人和物联系了起来。虽然依旧无法直接找到幕后主使,但至少证明了对方的活动模式:通过暗网招募工具人,利用铁路网络进行实物运输,且行事周密,会进行前期测试。
专案组调整了策略,不再执着于立刻破解暗网,而是重点布控铁路系统,张网以待,等待对方再次出手。技术队则继续尝试从加密货币流向和暗网市场的零星信息中寻找 patterns(模式)。
春运高峰期持续,车站依旧人满为患。警方的布控无声无息地进行着,像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繁忙的交通枢纽。
一天夜里,指挥中心接到一个奇怪的匿名电话。来电者使用变声软件,只说了一句话:“明天上午,D3124次,7车,有‘惊喜’。”随即挂断。
电话来源是网络虚拟号码,无法追踪。
“挑衅?还是陷阱?”小李皱眉。
“也可能是调虎离山。”老陈分析,“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D3124次上,他们在别的地方动手。”
沈锐沉思片刻。这种手法很低级,不像“狐王”或其残党的风格。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通知D3124次列车乘警和安全员,加强7号车厢巡视。便衣小组照常执勤,重点监控其他可能的目标车次,不要被干扰。”他做出了稳妥的安排。
第二天上午,D3124次列车平稳运行。7号车厢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可疑情况。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恶作剧电话时,列车突然在一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区间减速,最终缓缓停了下来。
“报告指挥中心,D3124次列车因轨道信号故障临时停车。”列车长报告。
临时停车在铁路运营中并不罕见。但结合那个匿名电话,就显得有些蹊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