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上海虹桥站并未沉睡,但气氛却因G143次列车的异常停滞而显得凝重。站台被临时隔离,乘客们焦躁不安地留在座位上,抱怨声和疑惑的低语在车厢内弥漫。
沈锐带着技术队和侦查员快步登上列车。空气中有一种混合了香水、汗水和紧张的气息。被盗的专家姓吴,坐在一等座靠窗的位置,脸色苍白,手指不停地颤抖。
“我就睡了大概二十分钟…”吴博士的声音带着后怕的嘶哑,“U盘就在我内袋里,用纽扣扣好的!会议结束后我一直非常警惕,没想到就在快到上海的这段路上…”
沈锐的目光扫过座位。没有任何强行拉扯的痕迹,内袋的布料被沿着缝线精准地划开了一道细口,手法极其专业老道,快准狠,且对布料特性极为了解,确保不会惊动睡着的人。
“周围乘客有注意到什么异常吗?”沈锐问随行的侦查员。
侦查员摇头:“问过了,都说没看到。这个时间段,很多人都在打盹或者看手机,车厢灯光也调暗了。”
技术队的同事小心翼翼地提取座位周围的指纹和纤维,但沈锐心里清楚,以“幽灵”传闻中的水准,留下直接生物证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的目光落在车窗的窗框上,那里有一处极其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划痕,像是某种坚硬的金属薄片轻轻蹭过。不是挣扎痕迹,更像是不经意间的触碰。
“调取本车厢及相邻车厢所有监控。”沈锐命令道,但他知道希望渺茫。高铁监控存在死角,而对于顶尖高手而言,利用死角是基本技能。
果然,一小时后,监控室回报:相关时间段的录像中,未能发现任何明显可疑的人物靠近吴博士的座位。有几个乘客经过,但行为都看似正常。
“幽灵”再次完美隐身。
案件陷入僵局。在完成必要的取证和笔录后,列车终于得以放行,疲惫而不满的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涌向出口。
回到局里,已是凌晨三点。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压抑。
“加密U盘…技术资料…”老陈揉着太阳穴,“这案子性质变了,不再是一般的扒窃案。”
沈锐站在白板前,在上面写下了“G143次”、“吴博士”、“半导体技术”、“加密U盘”、“精准切口”。
“两个案子有关联吗?”小李问道,“‘幽灵’之前偷的都是珠宝现金,这次为什么对U盘下手?”
“也许不是关联,而是进化。”沈锐沉吟道,用笔点着“幽灵”两个字,“或者,我们之前对他的理解根本就是错的。他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扒手。奢侈品的盗窃可能是为了维持开销,或者…混淆视听。而真正的目标,一直是更有价值的东西:信息。”
这个推断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寒意。如果“幽灵”是一个受雇于某些势力、专门窃取商业或科技机密的职业间谍窃贼,那事情的严重性就远超铁路反扒的范畴了。
“技术队,U盘的线索不能断,虽然希望不大,但尝试追踪是否有任何异常访问尝试或数据流向的痕迹。老陈,重新过滤所有旧案,重点排查受害者中是否有科研人员、工程师、高管,失物清单里是否有容易被忽略的电子存储设备。”
散会后,沈锐独自留在会议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线索看似杂乱,却仿佛有某种无形的线在连接。他再次拿出那张印有狐狸头像的卡片。
“致意…”他喃喃自语。这不仅仅是致意,更像是一个测试,或者一个招聘广告?对方在观察他的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再没有涉及“幽灵”的重大报案。但沈锐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平静。他增加了在各趟高铁列车上的随车巡逻时间,有时穿着警服,有时穿着便衣,像一头沉默的猎豹,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试图感受那看不见的对手留下的任何一丝气息。
他观察着列车上的每一个人:高谈阔论的商人、埋头笔记本的白领、甜蜜依偎的情侣、疲惫的务工者。每个人都可能是“幽灵”,也可能都不是。“幽灵”或许就像一滴水,完美地融入在这人海之中。
章节三:狐踪初现
一周后,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
技术队在对G137次列车(沈锐遇到“幽灵”卡片的那趟车)的公共区域监控进行二次筛查时,有了一个微小但关键的发现。
在案发时间段前后,一个模糊的身影在连接7号与8号车厢的通过台处短暂停留了不到三秒。那人戴着普通的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穿着宽大的深色外套,无法分辨体型和面容。他似乎在调整行李架上的一个背包,但放大画面后发现,他的手部有一个极快、极细微的、向下方座椅缝隙弹射某个小物件的动作。
由于角度和分辨率问题,无法看清那具体是什么。而且该区域是人流必经之地,出现任何人都不会显得特别突兀。
“放大他的手部!分析动作轨迹!”沈锐盯着屏幕,心脏微微加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