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技术队推算的“倒计时”终点,还有二十三天。省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实验中心内外戒备森严,如同一个巨大的、精密运转的堡垒,每一寸空间、每一段数据流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专家团队对时间同步系统进行了彻查,修复了那个微小的漏洞,并设置了多重诱饵和陷阱,等待对手再次触碰。
然而,“暗影旅店”仿佛彻底消失了,再没有任何针对实验中心的异常活动。那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排查进入中心的所有人员、物资、数据的工作量巨大,进展缓慢。
沈锐在横店,要求技术队全力以赴,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寻找被忽略的蛛丝马迹。这如同在干草堆里寻找一根特定颜色的针,希望渺茫,但却是目前唯一的方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倒计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心头。
第十八天,一个负责筛查过往数月出入境数据的年轻警员,在反复比对中注意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在省城医院信号脉冲出现的前一周,一名持有某东南亚小国护照的华裔生物学家——陈博士,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入境,其申报的行程中包括参观省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实验中心。交流结束后,此人按时离境,记录看似完美无瑕。
但警员发现,陈博士入境时提交的邀请函上,盖有实验中心某个合作实验室的公章,但该实验室负责人却表示对此人并无印象,近期也未发出过相关邀请函。公章可能是伪造的。
这个陈博士,有问题!
警方立刻通过国际渠道核查此人的背景。反馈很快回来:该东南亚小国确有其人,是当地一所大学的副教授,研究方向与同步辐射应用无关。但蹊跷的是,真正的陈博士本人声称,他那段时间从未离开过所在国家,他的护照可能在一年前丢失后被人冒用!
冒用身份!目标直指同步辐射光源!
警方立刻调取了实验中心当时的访客监控记录。画面显示,这个冒牌的“陈博士”在参观过程中,表现得很专业,提问都在点子上,没有异常举动。但在经过生物样本预处理实验室外的走廊时,他手中拿着的一份纸质资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他弯腰捡拾时,手臂似乎非常短暂地碰触了一下墙角的消防警报器外壳。
动作自然流畅,毫无破绽。
但技术队将监控画面放大到极致,逐帧分析后发现,在他碰触警报器外壳的瞬间,其袖口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小的、类似u盘接口的反光点一闪而过!
他在向警报器内部植入东西!
警方立刻秘密检查了那个消防警报器。果然,在内部线路板的背面,发现了一个粘附在上面的、米粒大小的被动式信号接收器!和之前在横店秦王宫、公共电话亭发现的那种一模一样!
这个接收器处于休眠状态,显然是在等待外部特定信号激活!
它被巧妙地放置在这里,一旦激活,或许可以接收指令,触发某种针对消防系统的干扰(比如制造假火警引发混乱),或者更可怕的是——如果消防系统与其他安全系统存在某种未公开的联动,甚至可能影响实验室的密闭门禁或气体灭火系统!
对手的狡猾和耐心,再次超出了想象!他们早在数月前,就利用冒牌学者身份,提前埋下了伏笔!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倒计时的压力迫使进行这种极端细致的历史数据复查,这个致命的“钉子”很可能直到被触发都不会被发现!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拆除了这个接收器,并对其进行了反向工程研究,希望能找到追踪信号源的方法。
虽然排除了一处重大隐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接收器是“样本”送达前埋设的辅助装置?还是说,“样本”的送达和激活,本就计划依赖这个装置?
如果这个装置被提前发现并拆除,会不会导致对手改变计划?或者,他们还有其他的后手?
倒计时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第十五天,技术队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终于有了另一个重大突破。他们重新审视了省城医院信号脉冲出现时,周边基站的所有异常流量。
之前的研究聚焦于寻找可疑的手机信号,但这次,他们转换思路,开始排查所有物联网设备(IoT)的异常数据上传行为。
结果发现,在信号脉冲出现的同时,医院隔壁一栋写字楼里,一家公司的智能空气净化器,向一个陌生的云服务器地址上传了短短几KB的、加密的异常数据!
追踪这个云服务器,发现它注册在海外,但当时接收数据的物理IP地址,经过层层跳转后,最终大致定位在——省城高等科技研究院的职工生活区!
生活区!而不是实验中心本身!
这个发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警方立刻秘密调查了那台智能空气净化器的购买和使用记录。发现它是由研究院一位退休老教授的家属于数月前网上购买的,品牌普通,并无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