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树脂碎屑的发现,像一道微光,刺破了林晓晓死亡案的迷雾。沈锐几乎可以肯定,这名神秘的灯光师与那个隐藏的中继器网络有关,甚至可能就是维护或安装者之一。
重新提审柳絮时,警方调整了策略,不再给她压力,而是耐心引导她回忆近期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细微异常。
柳絮惊魂未定,努力回忆了很久,终于想起一件事:大概一周前,她帮演员对词时,路过一个堆放旧道具的仓库门口,好像听到里面有两个人在低声争吵,内容听不清,但好像提到了“……信号不稳……”、“……老板催得急……”、“……那种树脂不好搞……”之类的话。她当时没在意,以为是道具组在忙工作。
树脂!信号!
这与目前的调查方向高度吻合!
“还记得是哪个仓库吗?那两个人长什么样?”侦查员立刻追问。
柳絮努力回忆着,给出了一个大致的位置和模糊的人物描述:一个似乎有点胖,另一个声音比较年轻。
警方立刻秘密控制了那个仓库的管理员和近期所有出入人员。经过排查和柳絮的模糊辨认,锁定了两个嫌疑人:一个是仓库的老管理员,另一个是经常来淘换旧道具的、小剧组的道具师。
分开审讯之下,那个年轻的道具师率先扛不住压力,交代了。
他承认,大概一个月前,有人出高价,让他利用职务之便,从仓库里“顺”一点那种特定的光固化树脂边角料出来,并且帮忙留意仓库里一些特定区域(往往是角落、高处)是否有多出来的、不像道具的“小玩意儿”。他好奇问过一句,对方含糊地说是用于“影视特效实验”。
和他接头的,正是那个灯光师!灯光师承诺,只要提供树脂和情报,每次都会给他不菲的报酬。
这次争吵,就是因为灯光师抱怨最近提供的树脂纯度不够,影响“实验”,而道具师觉得对方吹毛求疵。
至于那些“小玩意儿”是干什么的,灯光师背后的人是谁,他一概不知。
线索再次指向那个失踪的灯光师!他不仅是行动人员,还负责在本地招募眼线和搜集材料!
警方立刻根据道具师提供的联系方式(一个虚拟号码)和交货地点,进行了布控,但对方显然已经废弃了这个联络渠道。
然而,道具师的供词证实了警方的猜测:确实有一个团伙在利用横店的影视资源(道具、场地、人员)构建和维护那个非法的信号网络!
林晓晓的死,很可能是因为她无意中听到了那次争吵,或者看到了什么,被灯光师灭口?或者,是灯光师背后的组织为了切断这条线索而灭口了灯光师发展的下线(道具师),却误杀了林晓晓?
各种可能性都存在。
但沈锐总觉得,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灭口一个无关紧要的道具师,需要动用如此复杂的神经毒素吗?这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他让技术队再次仔细研究那部加密手机上“舞台已静默”这条信息。
“舞台”……除了字面意思,在影视行业黑话里,有时也特指“拍摄现场”或“项目”。会不会有别的含义?
他让手下排查了灯光师和道具师近期接触过的所有剧组和项目。
一个不起眼的发现引起了注意:灯光师之前所在的、已经杀青的那个小剧组,拍的一部低成本网络电影,名字就叫《沉默的舞台》。
《沉默的舞台》?
这难道只是巧合?
警方立刻调取了《沉默的舞台》剧组的全部资料。发现这是一个极其粗糙的剧组,投资方模糊,导演名不见经传,剧本也乏善可陈。但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剧组,却租赁使用了一批相当高级的摄影和灯光设备,甚至超过了很多中型剧组。
这些高级设备来自一家新注册的器材租赁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注册人,经过查证,又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虚假身份。
资金流水显示,《沉默的舞台》剧组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一个海外文化基金,路径复杂,难以追踪。
这个剧组处处透着诡异!它不像是在正经拍电影,更像是一个幌子!
灯光师在这个剧组工作,是不是就是为了接触和利用这些高级设备做掩护,进行他的“副业”?
警方立刻找到了《沉默的舞台》已经完成拍摄的粗剪样片。内容平平无奇,就是一部俗套的悬疑片。
但技术队在对样片的数字底片进行分析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几场夜戏的背景里,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但规律异常的红外线信号闪烁!
这些信号被巧妙地隐藏在场景的灯光效果中,如果不是刻意用专业软件分析频谱,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这些红外信号经过解码,内容正是简单的加密指令和数据包!类似于之前中继器传输的信号!
这个《沉默的舞台》剧组,竟然利用电影拍摄的机会,在实景中嵌入了数字信号!他们将需要传输的信息,伪装成电影画面的的一部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