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汉夫妇被妥善安置在警署附近的一家小招待所。再次见到沈锐,老两口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又带着一丝期盼。
沈锐没有急着追问,而是像拉家常一样,聊起了谭栋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提起儿子,老汉的话匣子打开了,浑浊的眼里有了光。
“俺娃从小就乖,聪明,不像村里别的娃皮实……,鼓捣些瓶瓶罐罐,用野花野草熬些稀奇古怪的水,说能治病……后来上学了,更是了不得,奖状贴了一墙……”
老太太则更细心些,颤巍巍地从随身带来的旧布包里,拿出一个用油布包了好几层的小包裹。
“这是栋娃以前往家里寄的信,还有照片……俺们都留着……”她小心翼翼地摊开,里面是几封泛黄的信件和一些黑白或彩色的老照片。
沈锐戴着手套,极其小心地拿起那些信件。早期的信件笔迹工整有力,充满了一个青年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父母的牵挂,内容多是分享大学生活的趣事和学业进展,能看出谭栋的专业课成绩优异,尤其对有机化学和生物毒素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使用的信纸是学校稿纸,邮票也是常见的普通邮票。
变化发生在他工作后不久。信件的频率减少,字迹似乎变得稍微潦草了一些,内容也开始变得含糊,多是抱怨工作枯燥、人际关系复杂,偶尔会提及一些“重要的项目”但语焉不详。再后来,就是那封声称被外国公司看中、要出国的信,笔迹与此前截然不同,变得流畅而略显浮夸,信纸也变成了带有暗纹的高级纸张。
“这后来的信……寄信地址是哪里?”沈锐问道。
老汉努力回忆:“好像……好像没写具体地址,就一个邮箱号……都是从省城邮局寄出来的。”
省城邮局?这意味着无法追踪真实来源。
沈锐的目光落在那些照片上。除了那张“横店明星照”,大多是谭栋大学时期和刚工作时的单人照或集体照。其中一张集体照引起了沈锐的注意:是谭栋所在化工集团某次技术比武后的合影。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人名,站在谭栋旁边、搂着他肩膀的一个微胖男人,名字被标注为“钱宏”。
钱宏?周宏?
姓氏不同,但“宏”字一样。是巧合吗?
沈锐立刻让人核查当年那家化工集团名叫“钱宏”或音近的员工。
反馈很快回来:确有一人名叫“钱宏”,与谭栋同期进入集团,同在研发部门,关系一度很好。但在谭栋出事前半年,钱宏因“个人原因”主动离职,此后下落不明。
时间点高度可疑!
沈锐立刻调出周宏的档案。周宏的背景资料显示他来自南方一个农村,早年经历模糊,自称做过多种零工,后来才到横店混迹。但档案里的照片,经过技术老化处理比对,与化工集团合影中那个“钱宏”的眉眼特征高度吻合!
周宏就是钱宏!他改了名,换了身份!
谭栋和周宏(钱宏)不仅是旧同事,而且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周宏的离职,很可能与谭栋后来出事有关联!甚至,周宏可能就是拉谭栋下水的人!
一条隐藏极深的关系线浮出水面!
沈锐强压激动,继续翻阅谭栋的旧物。在一张夹在最早几封信里的、看似是随手涂鸦的纸片上,他发现了一串用铅笔写的、已经模糊的化学式,旁边还有一个奇怪的、像是孩童涂鸦的图案——一座歪歪扭扭的小房子,房顶上画着一个类似王冠的符号。
这图案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沈锐却觉得有些眼熟。
他立刻让人扫描图案,在数据库中进行图像比对。
结果令人震惊!这个简陋的图案,与德国西南部某个历史悠久、但已几乎废弃的贵族庄园的家族纹章,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似度!那个家族姓氏的缩写,正好是“S.K.”!
S.K. Consulting!老K!
谭栋在大学时期,就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接触到了与这个德国古老家族相关的信息?甚至这个图案,可能是他无意中看到并记下的?
这一切,难道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
沈锐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核心。
谭栋,一个化学天才,可能早年就通过学术文献或特殊渠道,对某些禁忌领域产生了兴趣,甚至可能接触到了“潘多拉”组织的早期招募信息(或许就以“S.K.”的名义)。工作后,在好友钱宏(后来的周宏)的影响或引诱下,参与了违规实验(那起事故或许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最终被开除并被“潘多拉”组织吸纳,成为了后来的“老K”。
而周宏,则可能一直作为“老K”(谭栋)在国内的联络人和协助者,利用在横店道具组工作的便利,为组织提供掩护和物流支持。直到林薇薇事件爆发,他被灭口。
那个冒充谭栋给父母写信寄照片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周宏!目的是维持谭栋“成功人士”的假象,安抚老人,避免节外生枝。而那张在横店的照片,很可能就是周宏自己穿着戏服拍的,或者找了某个像谭栋的群演摆拍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西湖谜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