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张辽领命,示意士卒将张宁带下,但态度明显客气了许多。
贾诩看着张宁被带走的背影,对刘衍低声道:“主公,此女关系重大。其身份可用来招抚黄巾残部,稳定冀、青人心。且其身为张角之女,或知晓太平道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乃至……财富据点。需妥善处置。”
刘衍目光深邃:“我明白。杀之无益,徒增仇恨。若能化其为用,则胜过十万雄兵。此事需从长计议,眼下先处理完广宗事宜。”
血色黄昏
兖州之战,黄巾主力在刘衍大军的连番打击下,终至土崩瓦解。渠帅、头目或战死,或逃散,曾经席卷八州的狂潮,如今只剩下零星的余烬。
而在青州大营内,黄巾军首领张角之女,称为“圣女”的张宁,再次被带到了刘衍面前。
她并未像寻常俘虏那般狼狈,纵然衣衫沾染了尘土与血污,发丝有些凌乱,但她的脊背依旧挺得笔直。那双曾燃着信仰火焰的眸子,此刻如同两口枯井,深不见底,只剩下冰冷的灰烬与决绝。她被两名军士押解着,站在刘衍的中军大帐内,目光平静地扫过帐中诸将,最后定格在端坐主位的刘衍身上,无喜无悲。
刘衍看着眼前的女子,心情颇为复杂。她不仅是敌酋之女,更是黄巾精神某种意义上的象征。若能招降她,对于安抚残余的黄巾势力,收拢人心,无疑大有裨益。而且,观其气度,确非寻常女子。
“张宁,”刘衍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丝招揽之意,“汝父张角,妄起兵戈,致使天下板荡,生灵涂炭,其罪难恕。然,你一女子,若能迷途知返,归顺朝廷,本王可上奏天子,赦你之罪,甚至可许你安稳余生。”
帐中郭嘉、荀彧等人亦看着张宁,等待她的反应。他们都明白此女的价值(如果能够收服,将来能够更好的招揽黄巾旧部,黄巾的巨量财富)。
张宁闻言,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那并非笑意,而是充满了嘲讽与不屑。她的声音清冷,如同山涧寒泉:“归顺?赦罪?安稳余生?”
她重复着这几个词,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回光返照般,燃起最后一点光芒,那是属于她父亲的、属于太平道的、永不屈服的火焰(本来她承载着父亲的希望,要苟且于世,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父亲,叔叔都被朝廷所杀,如今自己还要朝廷赦免,随即心生死志)。
于是道,刘衍,我知道你,你知人善用,治下青州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也曾在青州传道,见到过青州的繁华,你是一代明主,但你底蕴不足,如果你想建立属于自己的霸业,就秉持我黄巾遗志吧,我将黄巾的遗产送你,希望你建立一个底层大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扔向刘衍后,随即厉声道,
“我父立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要为天下穷苦之人争一条活路!虽败,其志不灭!我张宁,身为天公将军之女,岂能苟活于仇雠之檐下,受尔等施舍?”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砸在每个人的心头。“黄巾可以败,可以死,但绝不会跪着生!”
话音未落,她猛地侧头,用一种决绝无比的力量,狠狠撞向了身旁一名军士腰间的佩刀刀鞘!那军士猝不及防,只听“嘭”的一声闷响!
“拦住她!”刘衍脸色一变,霍然起身。
但已来不及了。
张宁的额头瞬间鲜血淋漓,但她似乎感觉不到疼痛,身体软软地向下滑倒。在彻底失去意识前,她的目光依旧死死地盯着刘衍,那眼神中没有哀求,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玉石俱焚的凛然与宣告。
“宁……宁随父志……魂归……黄天……”
声音渐微,终不可闻。
帐内一片死寂。那两名军士骇得脸色发白,连忙查看,却发现张宁气息已绝。她竟如此刚烈,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作为“黄巾圣女”最后的尊严。可她不知道的是,刘衍自己就是底蕴,何需他人遗赠。
刘衍缓缓坐回座位,看着地上那具渐渐冰冷的躯体,默然良久。他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反而有一丝沉重。黄巾之乱,根源在于民不聊生,张角不过是趁势而起。张宁的死,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深重的苦难与绝望,以及那无法轻易磨灭的反抗精神。
“厚葬她吧。”最终,刘衍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以她自己的身份,不必侮辱。”
张宁的死,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画上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句号。她如同一颗流星,在乱世的夜空中划过一道短暂而凄艳的光芒,最终毅然陨落,宁折不弯。这份刚烈,也让刘衍及其麾下,对“信念”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喜欢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