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研发的波折,让晓燕意识到“林记”不能只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和直觉。在如今越来越讲究科学标准和食品安全的市场环境下,必须引入更现代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她想起了顾知行之前提到的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和品控体系的建议。
几天后,在顾知行的引荐下,一位名叫沈静的中年女性来到了“林记”。沈静是顾知行大学同学,食品科学博士,曾在国内大型食品企业担任多年技术总监,经验丰富,气质沉静干练。她受晓燕之邀,担任“林记”新成立的产品研发与品控中心的技术顾问。
沈静的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检查研发流程和环境。当她看到李工他们还在沿用着“少许”、“适量”这类模糊表述,记录本上沾满油渍,部分原料存放也不够规范时,不禁微微蹙眉。
“林董,”沈静语气平和,却一针见血,“传统工艺是宝贵的财富,但想要规模化、标准化,并且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方法。比如,每种原料的投料量必须精确到克,工艺流程需要有明确的参数和记录,成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
李工在一旁听着,脸色有些不好看,嘟囔道:“做了几十年点心,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吃出过问题……”
晓燕理解李工的情绪,这些老师傅是“林记”的功臣,他们的手艺是公司的根基。她温和但坚定地说:“李师傅,沈博士说得对。这不是否定您的手艺,而是为了让我们的手艺能被更稳定、更安全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放心地吃到‘林记’的味道。我们需要进步。”
她当场决定,划拨资金,将办公楼后面一个闲置的仓库改造为临时的标准化实验室,并委托沈静全权负责采购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制定新的管理规范。
实验室的筹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天下午,晓燕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信步走向后面的仓库。改造工程已近尾声,工人们正在安装通风设备和实验台。空气中弥漫着油漆和崭新设备的气息。
沈静正在指挥工人摆放一台新到的水分测定仪,看到晓燕,笑着迎上来:“林董,您来了。设备基本都到位了,再过几天就能初步运行。”
晓燕环顾着这个初具雏形的实验室,不锈钢的实验台光洁照人,各种玻璃器皿和仪器摆放整齐,与她记忆中那个烟雾缭绕、面粉飞扬的操作棚简直是两个世界。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涌上心头。
“变化真大啊……”她轻声感叹,手指无意识地拂过冰凉的实验台面。
沈静似乎看出了她的感慨,微笑道:“是啊,时代在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跟上步伐。林董,您和陈总白手起家,能把‘林记’做到今天这个规模,非常了不起。”
听到“陈总”两个字,晓燕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她勉强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还要多仰仗沈博士你们这些专业人士。”
“您太客气了。”沈静语气真诚,“其实,我挺佩服您的。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要保持风味灵魂,又要符合现代标准,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智慧。”
两人正说着,顾知行也来了。他今天是来查看实验室进度的,顺便带了一些国外食品期刊上关于传统食品现代化生产的案例资料。
“晓燕,沈静,”顾知行打招呼,他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衬衫,显得随和许多,“看来进度不错。等实验室正式运行,我们可以先对现有所有产品的各项指标做个基线检测,做到心中有数。”
晓燕接过他递来的资料,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有些名词对她来说还很陌生,但她能感受到其中严谨的逻辑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谢谢,这些资料很有用。”她抬头对顾知行说,目光里带着感激。
夕阳的余晖透过仓库新安装的窗户洒进来,给冰冷的实验室镀上了一层暖金色。三个人站在崭新的仪器中间,讨论着检测标准、工艺参数、风味稳定性这些专业话题。晓燕虽然很多地方听得一知半解,但她努力地吸收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的年轻时代。
看着专注讨论的沈静和耐心解释的顾知行,晓燕的心头忽然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对未知领域的敬畏,有对企业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落寞。如果陈默在,他一定会用他那种务实的方式,提出各种实际问题,或许还会和沈静争论几句。他会是她和这些新技术、新理念之间最坚实的桥梁。
而现在,这座桥,需要她独自去跨越。
顾知行似乎察觉到了她瞬间的走神,停下话头,温和地问:“怎么了?是不是觉得我们说得太专业了?”
晓燕回过神,摇摇头,笑了笑:“没有,只是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她顿了顿,看向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声音轻了些,“有时候会觉得,步子迈得是不是太快了,会不会把一些原本珍贵的东西丢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