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求婚后的几天,晓燕刻意躲着他。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份沉甸甸的心意,更不知道该如何抉择。院子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压抑,连娟子都察觉到了,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的。
就在这个当时,沈柏晟的攻势却愈发密集和浪漫起来,带着一种晓燕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特有风情。
周一一大早,沈柏晟就骑着那辆永久二八大杠来了。车把上挂着一个牛皮纸包,里面不是技术资料,而是一本崭新的《诗刊》和一本《大众电影》。
“路过邮局,看到新到的,想着你可能喜欢。”他笑着说,阳光照在眼镜片上,反射出柔和的光。
晓燕好奇地翻看。《诗刊》的封面是一幅水墨画,典雅别致;《大众电影》封底是电影《庐山恋》的剧照,张瑜和郭凯敏站在庐山之巅,青春飞扬。这些都是她平时舍不得买的“奢侈品”。
“这...太破费了。”晓燕有些不好意思。
“知识无价。”沈柏晟推推眼镜,随口念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新诗,很有意思。”
晓燕似懂非懂,但觉得那诗句很美,有种说不出的力量。
中午,沈柏晟居然没走,而是从公文包里掏出两个铝制饭盒:“猜猜今天吃什么?”
打开一看,居然是肯德基式的炸鸡块!虽然是用油纸包着,没有后来的包装精致,但那金黄酥脆的样子还是让晓燕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
“仿照外国快餐做的。”沈柏晟得意地说,“我根据《中国食品》上的配方试做的,尝尝看?”
晓燕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外酥里嫩,咸香适口,是她从未尝过的味道。
“怎么样?听说现在北京上海都流行吃这个。”沈柏晟看着她,眼神期待。
晓燕连连点头:“真好吃!你怎么什么都会?”
沈柏晟笑了:“多看书,多尝试而已。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教你。”
下午,他又变魔术似的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台海鸥牌相机:“来,我给你和蜂箱拍张照。这么好的事业,该留个纪念。”
晓燕又惊又喜,手忙脚乱地整理头发和衣襟。在沈柏晟的指导下,她站在蜂箱前,露出一个有些紧张的笑容。
“咔嚓”一声,这一刻被永远定格。
“下周就能洗出来。”沈柏晟说,“到时候我给你做个相册。”
最让晓燕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沈柏晟来时,手里拎着一个罕见的黑色方盒子——那是一台双卡录音机!
“这是...”晓燕目瞪口呆。她只在县里最高级的百货商店见过这玩意儿,贵得吓人。
“朋友的,借来用用。”沈柏晟轻描淡写地说,按下播放键。
顿时,邓丽君甜美温柔的歌声流淌出来:“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晓燕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听邓丽君的歌,那柔美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与她听惯的革命歌曲和评剧截然不同,听得她心跳加速,脸颊发烫。
“这歌...真好听。”她喃喃道。
“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沈柏晟笑着说,“港台歌曲,年轻人都喜欢。还有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成方圆的《童年》,都很好听。”
他换了一盘磁带,这次是轻音乐:《蓝色的多瑙河》《爱情故事》,旋律优美浪漫。
娟子和几个邻居孩子都被吸引过来,围着录音机好奇地打量。孩子们随着音乐扭动身体,院里一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连孙秀英都探出头来看热闹,嘴上说着“靡靡之音”,脚步却挪不动地方。
沈柏晟甚至邀晓燕跳舞:“很简单,就是跟着节奏走步子。”
晓燕红着脸拒绝:“不行不行,我不会...”
“我教你。”沈柏晟伸出手,眼神温柔而坚定。
就在晓燕犹豫着要不要把手放上去时,陈默回来了。他今天收工早,看见院里热闹的景象,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音乐声戛然而止——沈柏晟适时地按下了停止键。
“默哥...”晓燕莫名有些心虚。
陈默没说话,目光在录音机和沈柏晟身上扫过,最后落在晓燕泛红的脸上。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进了屋。
院里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孩子们悻悻地散开,娟子也悄悄溜走了。
沈柏晟推推眼镜,若无其事地收起录音机:“看来陈默同志不喜欢音乐啊。”
晓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沈柏晟却不以为意,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两张票:“明天晚上县礼堂放《庐山恋》,内部票,很难搞的。一起去看?”
《庐山恋》!晓燕心动了。她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了,说是讲爱情故事的,年轻人中都传疯了,一票难求。
但她想起刚才陈默的眼神,犹豫了:“我...明天可能要准备展销会的样品...”
“劳逸结合嘛。”沈柏晟把票塞进她手里,“明晚七点,我在礼堂门口等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