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带来的那句“食堂主任问了”,像一颗种子,在林晓燕心里迅速生根发芽。她深知,如果能拿下农机厂食堂的订单,哪怕只是部分点心的供应,对“林记”来说都将是一个质的飞跃——稳定的销量、可观的收入、以及更响亮的名声。
但这事儿,不能等天上掉馅饼。晓燕琢磨了两天,决定主动出击。
农机厂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地方。门口有保卫科,进出都得登记。晓燕换上了那身省城买的“战袍”,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可靠些,又精心准备了一盒“林记”的招牌点心:桃酥、鸡蛋糕、芝麻薄脆,每样都挑了品相最好的,用干净的油纸包好,放进一个崭新的竹编提篮里。
她没找陈默帮忙引荐——他牵了线,剩下的路得自己走。而且,她隐隐觉得,陈默大概也不喜欢那种套近乎、走关系的做派。
在厂门口,她大大方方地说明来意,找食堂主任,送点样品尝尝。保卫科的大爷看她模样周正,说话有条理,提的东西也干净,盘问了两句就放行了,还给她指了食堂的方向。
农机厂的食堂可比家属院的公用厨房气派多了,宽敞的大厅,一排排整齐的桌椅,空气中弥漫着大锅菜特有的味道。正是备菜时间,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师傅正在忙碌。
晓燕有点紧张,深吸一口气,找到办公室,敲响了门。
开门的是个四十多岁、围着白围裙、身材微胖的男人,脸色有点严肃:“你找谁?”
“您好,请问是食堂张主任吗?”晓燕露出得体的微笑,“我叫林晓燕,是‘林记’点心铺的。我们店的陈默师傅前些天给您送过一些点心,您说味道还行,我今天特意带了些刚出炉的,请您再尝尝,提提意见。”
张主任愣了一下,显然记起了陈默和那包点心,又打量了一下晓燕和她手里的篮子,脸色缓和了些:“哦,是你啊。进来吧。”
晓燕进屋,将点心盒子拿出来,打开,一股新鲜的糕点香气立刻飘散出来。她简单介绍了一下每种点心的特点,重点强调了用料实在、干净卫生。
张主任拿起一块桃酥,掰开看了看酥层,又尝了一口,点了点头:“嗯,是不错。比我们食堂自己做的好吃,也比供销社卖的那些硬邦邦的强。”他又尝了鸡蛋糕,松软香甜,芝麻薄脆更是焦香酥脆。
“小姑娘挺能干啊。”张主任语气里带了些赞赏,“自己开的店?”
“是的,主任。在红星机械厂家属院那边,工商所有备案的。”晓燕赶紧回答。
“量大了,能保证天天这个质量吗?特别是卫生,可不能出一点岔子。”张主任提出关键问题。
“您放心!原料我都选最好的,操作间每天都彻底打扫。量大了我就雇人,但核心的配比和烤制我亲自把关,绝不敢糊弄。”晓燕回答得斩钉截铁。
张主任沉吟了一下:“这样,你先留个地址电话。我们下周有个接待任务,先订二十斤点心,桃酥和鸡蛋糕各十斤,看看效果。要是好的话,以后可以考虑每周固定采购一些,给职工换换口味。”
二十斤!晓燕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强忍着喜悦,连忙记下要求,留下早就准备好的写有地址的纸条(虽然家里没电话)。
从食堂出来,晓燕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阳光洒在农机厂宽阔的道路上,她觉得省城的大楼也就不过如此了!靠自己争取来的机会,滋味格外香甜。
她没直接回家,拐去副食店,买了点肉和平时舍不得买的时鲜蔬菜,打算今晚犒劳一下自己,也感谢一下陈默那“顺路”的一句提点。
回到家属院,正是晚饭时分。晓燕心情好,见人就笑。吴大妈打趣她:“晓燕,捡着钱啦?这么高兴?”
“比捡钱还好呢!”晓燕笑眯眯地回答。
她走到自家门口,却看见一个陌生的姑娘正站在那里,似乎在等人。
这姑娘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条淡蓝色的“的确良”连衣裙,剪裁合体,脚上是白色塑料凉鞋,梳着两条光滑的麻花辫,辫梢系着同色系的玻璃丝。皮肤白皙,眉眼清秀,带着一股书卷气,在这灰扑扑的家属院里,显得格外扎眼。
她看到晓燕,微微一笑,声音柔柔的:“请问,这里是林晓燕同志家吗?”
晓燕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菜篮子:“我就是林晓燕。你是?”
姑娘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伸出手:“你好,晓燕同志。我叫苏婷,是县文化馆的干事。我看了省报上赵记者写你的那篇报道,特别感动,也很受鼓舞。这次下来搜集个体劳动者中的先进事迹素材,准备做一期墙报,就冒昧找来了,想跟你聊聊,不知道会不会打扰你?”
县文化馆的?因为省报的报道特意找来的?晓燕有点受宠若惊,连忙握手:“不打扰,不打扰。苏同志快请进屋里坐。”
她打开门,把苏婷让进狭小但整洁的屋里,心里还有点懵。文化馆的干事,在她看来可是文化人,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