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娟的“礼品点心”计划,像一剂强心针,让“林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一百盒点心,听着不多,但对纯手工制作的“林记”来说,意味着马桂芳和王彩凤需要起早贪黑地备料,晓燕则需要几乎整天守在灶台前,掌握火候,保证每一锅点心都达到“礼品”的标准。
那台“燕舞”双卡录音机成了背景音,有时播放着于丽娟带来的那股慷慨激昂的“特区之音”,有时则被马桂芳偷偷换成县广播站的评书联播。红色的铁皮礼品盒堆在角落,散发着崭新的金属和油墨气味,与面粉、蒸汽的传统香味交织,构成一种奇异的混合。
陈默的话点醒了晓燕。在于丽娟拿来正式合同时,晓燕坚持按陈默的意思,将第一批一百盒定为“试销”,价格固定,钱货两清,后续合作另议。于丽娟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很快便笑着同意了,签字的动作干净利落,还夸晓燕“有商业头脑”。
第一批货很快被于丽娟提走,她说要立刻去“攻克”县里几个效益好的大厂工会和机关事务科。晓燕捏着第一笔不小的货款,心里却有些七上八下,不知市场反馈如何。
这天下午,晓燕正在清理模具,一个穿着灰色西装、腋下夹着公文包、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中年男人找上门来。他自称是县工商联下属“第三产业办公室”的副主任,姓贾。
“林晓燕同志是吧?恭喜恭喜啊!”贾主任一开口就热情洋溢,“你的‘林记’可是我们个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这次县里为了响应中央‘搞活流通’的号召,决定在工人文化宫举办一场‘改革开放成果展销会’,汇聚全县的名优特产!我们经过严格筛选,觉得你的点心非常有代表性,特地给你留了一个好摊位!这可是打响品牌、走向全县的绝好机会啊!”
展销会?晓燕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听起来像是很大的场面。
贾主任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展销会的规模如何盛大、领导如何重视、宣传如何到位,最后才貌似不经意地提到:“当然啦,这么好的平台,也需要一点基本的费用来维持运作,主要是场地费和宣传费,也不多,每个摊位象征性地收五十块钱。”
五十块?晓燕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小数目,几乎是她卖好几筐点心的利润了。而且于丽娟那边刚压了一大批货,资金正紧张。
见晓燕犹豫,贾主任脸色稍稍淡了些:“林同志,这可是组织上给你的机会!好多个体户想报名都报不上呢!你看人家国营厂子,都是抢着要摊位!到时候县长都要来剪彩,电视台还要来录像!上了电视,你那‘林记’可就真出名了!”
电视录像?县长剪彩?这些词对晓燕来说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她有点动心了。
“我…我考虑一下,明天给您答复行吗?”晓燕想等陈默回来商量一下。
贾主任似乎有些不悦,但还是留下了一张印着红头文件的“通知”和报名表:“抓紧时间啊!名额有限!”说完,夹着公文包走了。
傍晚,晓燕把展销会的事跟陈默说了,还把那份“通知”给他看。
陈默拿起那张纸,扫了一眼,手指在那个“第三产业办公室”的红色印章上摩挲了一下,又闻了闻纸张和油墨的味道,眉头皱了起来。
“假的。”他语气肯定。
“假的?”晓燕惊愕。
“印章颜色不对,浮。油墨味太新。工商联下面根本没这个办公室。”陈默冷冷道,“就是个‘会虫子’,打着官方的旗号,骗点摊位费、会费。展销会可能有,但绝没他说的那么邪乎,更不可能县长剪彩、电视录像。”
晓燕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随即涌起一股后怕和愤怒。差点又被骗了!
“这些人…怎么这样!”她气得脸都红了。
“改革开放,牛鬼蛇神都出来了。”陈默哼了一声,“以后这种夹着包、满嘴跑火车的,直接轰出去。”
展销会的闹剧刚过,于丽娟那边传来了消息。她兴冲冲地跑来,说点心反响很好,尤其是县纺织厂工会,一口气订了二百盒中秋福利!但对方要求更精美的包装,而且要得急,中秋节前必须交货!
“这可是大单子!林老板!咱们要发了!”于丽娟兴奋地说,“包装盒我已经联系市里的印刷厂了,样子更漂亮,就是价格贵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赶紧备料生产!这次可不能掉链子!”
又是急单!又是新包装!晓燕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绷紧了。但她看着于丽娟拿来的纺织厂工会的“订货单”(盖着红章),又觉得不像假的。而且这订单量确实诱人。
她咬牙接下了。这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更繁重的工作量。那几天,“林记”仓库灯火通明,几乎日夜赶工。晓燕累得眼圈发黑,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然而,就在她快要交货的前两天,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忙碌。来的是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中年农民,推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车后座上驮着两筐鸡蛋。他怯生生地问晓燕要不要买鸡蛋,说是自家养的,便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