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意识到,仅仅依靠一本手册是远远不够的。她力排众议,投入重金,在省城总部附近租赁场地,建立了“锦绣品牌加盟商培训中心”。所有新任加盟商及其指定的店长、核心店员,必须强制性地到此接受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产品知识、服务流程、运营管理,更重要的是进行深入的品牌文化灌输,强化其对“锦绣”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仅仅是‘锦绣’的经销商,更是‘锦绣’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大使和守护者。”苏晚在培训中心开班仪式上如是说。她还建立了加盟商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经验分享和问题研讨,营造“大家庭”的氛围。
林长河则再次发挥了他“定海神针”的作用,专注于考察加盟商资质和进行“物理层面”的风险控制。
他的方法直接、高效,带着军人特有的敏锐和务实。对于通过初步审核的意向加盟商,他从不只听对方在办公室里的夸夸其谈,而是必定会亲自或者派遣绝对信得过的、有经验的保卫科骨干,进行实地暗访。
他会去看对方现有的生意(如果有),观察其经营状况、待客之道;他会去了解对方在当地的口碑和人际关系;他甚至会去评估对方所选店面的实际位置和人流情况,判断其是否真如所说那般理想。
他的考察报告极其简洁,往往只有几个关键词:“踏实,可用”、“浮夸,慎用”、“有背景,需观察”、“口碑差,否决”。这些结论,成为了苏晚最终拍板的重要依据。
对于已经开业加盟店,林长河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巡查机制。他组建了一支精干的、不定期“飞行检查”小队,成员包括退休的老师傅、懂财务的骨干、甚至还有从退伍兵中挑选的安保人员。这支小队不打招呼,直接到店,检查装修是否符合标准、产品陈列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私进杂牌、服务质量是否达标。这种突然袭击式的检查,对加盟商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有效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苏晚制定规则和标准,构建文化和培训的“软实力”;林长河则负责审核与监督,筑牢资质和执行的“硬防线”。一个在前方描绘蓝图、搭建平台,一个在后方守住关口、肃清道路。他们甚至不需要过多的日常交流,各自在熟悉的领域内发力,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渠道扩张的巨轮稳健前行。
优质的加盟商在严格的筛选和用心的培训后,爆发出强大的能量。他们利用自身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和深厚的人脉资源,迅速在当地复制了省城旗舰店的成功模式。
在工业重镇鞍河市,一位原本经营建材的加盟商,将“锦绣”专卖店开在了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业当月销售额就直逼省城店;
在旅游名城丽州,一位颇有品味的女性加盟商,将店面设计与当地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成为了游客必到的“打卡点”,品牌知名度随着游客的脚步传播到省外;
在资源城市榆林,一位转业的矿务局干部,以其严谨的管理和诚信的口碑,将“锦绣”打造成了当地企事业单位采购工装和高端人士购置礼服的首选……
一家家风格统一、服务专业、产品过硬的“锦绣”专卖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省内一个个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扎根、绽放。统一的红色logo成为城市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渠道网络迅速铺开,以省城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初步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省主要消费市场的销售大网。报表上的数字直观地反映了这一成果:加盟店的数量在三个月内突破了二十家,覆盖了省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级市;内销总额中,加盟渠道的贡献占比飞速提升,几乎与直营店并驾齐驱,并且增长势头更为迅猛。
更重要的是,品牌影响力随着这张网络的铺开,实现了质的飞跃。“锦绣”不再仅仅是省城人口中的时尚传说,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辐射全省的、具有广泛认知度和美誉度的知名服装品牌。无论是时尚青年,还是成功人士,提起买有品质、有设计的衣服,“去‘锦绣’”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
站在办公室那张巨大的省域地图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标注出的、代表已开业加盟店的红旗,苏晚的心中充满了澎湃的激情。渠道扩张的战略,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阶段性胜利。她侧头看向身边的林长河,他正安静地看着地图,目光锐利,仿佛在审视着哪些区域还有空白,哪些线路需要进一步巩固。
“下一步,”苏晚轻声说,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指向了省界之外,“该看看外面了。”
林长河顺着她的手指望去,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种迎接新挑战的沉稳与坚定。
渠道扩张的战役远未结束,全省网络的初步建成,只是为“锦绣”这艘巨轮,提供了驶向更广阔海洋的坚实跳板和充足动力。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锦绣小农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