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招待所,某间临时腾出来的“审查室”。
方源双手枕在脑后,舒舒服服地躺在硬板床上,内心一片平静。
要说这58年的招待所条件,着实不怎么样。斑驳的石灰墙,掉了漆的木质窗框,一张硬板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加一个印着“轧钢厂”红字的搪瓷脸盆,就是全部家当。
不过暖气倒是烧得足,在这深秋近冬的时节,屋里暖烘烘的,比外头那寒风呼啸可强太多了。
就是没什么事做,又没什么娱乐消遣,电视没有,报纸也不给看,感觉有些无聊。
至于轧钢厂党委那边,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上纲上线地处理自己?
方源是一点都不在意。
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既然上边,是特意指名道姓让自己一个人加急回京,那就说明自己在高层大佬们的眼里,还有点用处。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
能跟你推心置腹、苦口婆心谈半天的,不是把你当子侄辈的长辈,就是血脉相连的至亲。
自己一个父母双亡、成分复杂、近乎孤儿的人,可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大佬们另眼相看、非要大费周折把自己从香港叫回来,就为了狠狠收拾一顿的“闪光点”。
排除这些,那剩下的,就只有价值了。
什么价值?
无非就是他此行在香江,刚刚拉扯起来、才有点苗头的码头和船运公司;
亦或是……他与香江各界,从鬼佬高层到华警探长,再到社团龙头之间,那点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实实在在的“香火情”。
但这同样是方源利用这次出差,费尽心机给自己叠上的“统战价值”。
出来混,背景都是自己给的。
方源不止要用“世家子弟”和“官方背景”的虎皮,去震慑香江本地的那帮牛鬼蛇神;
他还要反过来,用自己在香江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向内地高层证明——我方源,是个值得投资和拉拢的人物!
这就叫双赢。
他一个人,赢两次。
正当他闭目养神,在脑海里复盘着后续计划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动静,紧接着是压低了的说话声。
“什么人?”
门口负责站岗的两名内保干事警惕地喝问。
“哎哟,两位大哥,行个方便!我是三食堂后厨的!”
一个熟悉的、带着点憨厚和讨好的声音响起:
“我们后勤的李主任特意吩咐了,让我给两位大哥,还有……还有里边那位方科长,把晚饭送过来,暖暖身子。”
听这声音,是傻柱?
方源眉毛一挑,有些意外。
“放下吧,人可以走了。”内保干事的声音显得公事公办,不留情面的样子。
“哎,别介啊,两位大哥!”
傻柱的声音更低了:
“天寒地冻的,您二位在这儿守着也辛苦。
来,抽根烟,抽根烟暖和暖和……!”
一阵推拒和低笑声后,门外安静了片刻。
“行了,东西放下赶紧出来啊,别在里头瞎打听,耽误太久。”
都是熟人,门口站岗的两位内保干事接了烟,交代尽快出来后,就不管他了,又不是敌特大案,以后还在一个厂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呢,没必要为难。
“得嘞!您就放心吧!”傻柱哈哈应了两声,“我就给方科长把饭盒放下,顺便把家伙什收拾了就出来,保证不耽误您二位执行公务!”
没过一会儿,房门被推开一道缝,傻柱端着一个三层的大号铁饭盒,闪身溜了进来。
“方……方科长,您还好吧?”他把饭盒放在桌上,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和同情。
方源从床上坐起身,看着饭盒里那份明显是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回锅肉和一盘花生米,以及两个大白馒头,心里倒是泛起一丝暖意。
空间里不缺山珍海味,现炒现烧的大菜更是提前准备了一堆,他对眼前这份“清汤寡水”实在没什么食欲。
但这份情,他得领。
患难见真情。人家能冒着风险,在这个节骨眼上跑过来送饭,这份心意都值得记下。
“谢了,柱子哥,有心了。”
方源拿起一个馒头,撕了一半,就着那盘油腻腻的回锅肉,大口吃了起来。
傻柱搓着手,在屋里转了两圈,似乎是想关心一下,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最后还是忍不住,凑到方源跟前,压低了声音,鬼鬼祟祟地问道:
“方科长,您……您这到底是什么事啊?用不用……用不用我帮您给外边带个话?
比如……给李主任,或者娄家那边?”
方源闻言一愣,随即笑了。
这傻柱,是真把他当成犯事被抓的了,还想着帮他找关系“捞人”呢。
摇了摇头,刚想说不必。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想了想,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一边擦手一边说道:
“柱子哥,谢了。大事没有,就是配合组织做个例行审查。不过,你倒是真能帮我个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