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大院的新门帘才挂上三日,田埂间便漫开了秋收的气息。
先是玉米秆染透了金,叶子卷着边儿打了蔫;
跟着红薯地裂了细缝,指尖扒开湿润的黑土,就能见圆滚滚的红薯露着半截,沾着泥也掩不住饱满;
最后是稻田翻起金浪,风一吹就“哗啦啦”地唱,沉甸甸的稻穗把秆子压得弯了腰,连空气里都裹着新米的清甜。
天还没亮,村长就扛着镰刀往稻田去。他立在田埂上望了望,心里有了数——红薯、玉米、稻谷得一块儿收,误了时辰可不行。
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私塾里飘出李夫子教娃念农谚的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脆生生的童声混着院里的粥香,把村长的笑给勾了出来。
他喊来自家孙子锦年,让他去叫大伙到晒场议事。
待众人聚齐,村长亮着嗓子喊:“今日起,咱青龙谷开收!男人们割稻、掰玉米,女人们挖红薯、晒粮,娃们捡稻穗、看晒场。自家的活干完了,就搭把手帮衬邻里!”
话音刚落,男人们扛着镰刀就下了稻田。
阿爷正教永吉握镰刀的法子:“刀刃斜着贴稻秆,别割太深,免得伤了稻根。”
说着弯腰,手起刀落,一束稻穗就攥在了手里,稻叶上的露水溅在胳膊上,凉丝丝的。
永祥跟在后面捆稻穗,用稻草拧成绳,把稻穗捆得紧实,每捆都摆得齐整,像小堆的金子。
“这样扛去大院晒,不容易散。”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身后越来越长的稻捆,心里满是踏实——这稻子是开春时一家人一起种的,如今总算要收成了。
女人们背着竹筐往红薯地去。
阿奶蹲在地里,先用小铲子把红薯周围的土松透,再伸手抓住红薯藤,轻轻一拔,“噗”的一声,红皮白心的红薯就滚了出来,还沾着带潮气的土。
“挖红薯得轻着点,不然容易裂。”她把红薯放进竹筐,笑着对身边的张家媳妇说,“今年雨水足,红薯比去年长得大,冬天蒸着吃、煮着吃都甜。”
大嫂秀兰点点头,刚挖出来的红薯足有两斤重,引得隔壁地里的小媳妇们都围过来看。
可没一会儿,秀兰突然头晕目眩,直直倒了下去。
一群人忙得手忙脚乱,山里没郎中,只能先把她送回家。
等秀兰在自家床上醒过来,永平哥急得团团转,要带她去镇上看大夫,秀兰却总说“没事,就是有点累”。
看着妻子虚弱的样子,永平懊恼得直捶腿。阿奶拉着秀兰的手,语气笃定:“孙媳妇,你在家歇着,可不能再下地了。”
月妍给秀兰冲了碗红糖水,看着她躺着的模样,突然笑道:“大嫂,你最近好像长胖了,肚子上还有点小肉肉呢。”
大伯母一听,立刻追问:“秀兰,娘问你,你小日子多久没来了?”
秀兰愣了愣:“得有三四个月了吧,不过我小日子向来不准。”
大伯母眼睛一亮:“傻丫头,你这是有了!现在好好歇着,等忙完秋收,让永平带你去镇上找大夫瞧瞧。”阿奶听完,嘴都笑裂了,永平哥则愣在原地,一脸震惊,半天没回过神。
有了这小插曲,女人们干活更添了几分劲头,竹筐很快就满了。
她们把红薯倒在大院的青砖地上,铺成薄薄一层,张婶拿着小刷子,轻轻刷掉红薯上的泥:“得刷干净再晒,不然泥干了粘在皮上,吃的时候不好剥。”
娃们的活儿也不轻松。
小石头领着一群半大孩子,在割过的稻田里捡稻穗。“每一粒稻子都不能丢!”他手里攥着小布兜,把捡到的稻穗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去年我娘说,一粒稻子能煮出一口饭,咱们多捡点,冬天就能多吃几口饱饭。”
有个小娃贪玩,在稻田里追蝴蝶,小石头赶紧跑过去拉他:“别跑,稻茬子会扎脚!咱们捡完这一片,再去看玉米地好不好?”小娃点点头,乖乖跟着捡稻穗,不一会儿,他们的布兜就鼓了起来。
晌午的太阳最毒时,大院里飘起了饭香。
各家灶房都炖了新鲜的红薯玉米粥,还蒸了刚挖的红薯。“这红薯是新收的,甜得很,你们尝尝。”
阿娘把红薯递给家里人。阿爹接过碗,喝了一口粥,又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笑着说:“今年的红薯比去年甜,看来这地养庄稼!”
男人们吃完饭也不歇着,扛着筐就往玉米地去——玉米地在谷坡上,得趁着晌午天热把玉米棒掰下来,不然晚上下了露水,玉米容易发霉。
掰玉米是力气活,永平哥的动作又快又准。
他一手抓住玉米棒,一手往下一掰,“咔嚓”一声,玉米棒就落进了筐里,不一会儿就掰满了一筐。
永祥在旁边剥玉米叶,剥到一半就停手,留几片叶子裹着玉米棒:“这样晒的时候不容易招虫子。”
他把剥好的玉米棒挂在活儿房的房梁上,一串串的玉米棒像黄灯笼,把屋子衬得格外热闹。
傍晚时分,稻田里的稻子差不多割完了。男人们把稻穗扛到大院,铺在青砖地上。
夕阳洒在稻穗上,泛着金光,女人们拿着木叉,把稻穗翻过来,让每一面都能晒到太阳。
李伯伯也来帮忙,他虽没怎么干过农活,却学得快,手里的木叉越用越熟练。“晒稻子得勤翻,不然里面容易潮。”
他一边翻稻穗,一边对身边的娃们说,“你们看,这稻穗上的米粒多饱满,这都是咱们大家一起种出来的。”
天黑下来时,各家各户的人都聚在晒场里,聊着秋收的事,笑声裹着晚风,飘得很远。
接下来的几天,青龙谷的秋收没停过。
稻田里的稻子全割完了,大院的青砖地上晒满了稻穗,风一吹就“哗啦啦”地唱;红薯晒得半干,阿奶把它们切成片,再晒几天就能收进陶缸,冬天煮粥、蒸糕都能用;
玉米棒挂满了活儿房的房梁,有的还被女人们编成玉米辫,挂在院墙上,像一串串黄宝石,把青龙谷的秋,衬得格外饱满。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