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工作室的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得近乎凝滞。苏念星将笔记本电脑放在会议桌上,指尖悬在触控板上方,却迟迟没有按下“发送”键。屏幕上是她精心编辑的微博文案,附件里躺着那两段足以撼动舆论的关键证据——记录核心设计思路的未公开录音,以及与导师陈曼讨论创作细节的邮件截图。
陆廷渊坐在她身旁,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沉稳,像是在给她传递无声的力量。“不用紧张,这些证据足够有说服力。”他的声音低沉而笃定,“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下子彻底翻盘,而是打破沈雨薇营造的‘铁证如山’的假象,让公众开始思考,这场所谓的‘抄袭’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苏念星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坐在会议桌两侧的核心团队成员。林晓眼眶通红,手里紧紧攥着纸巾,显然是既紧张又期待;其他几人也都神色凝重,眼神里却透着一丝不甘——这几天,他们承受的舆论压力和委屈,丝毫不比苏念星少。
“开始吧。”苏念星终于下定决心,指尖用力,按下了发送键。
微博发出的瞬间,工作室里所有人的手机都开始疯狂震动。
苏念星的官方微博内容简洁而有力:“针对近期‘星迹’系列涉嫌抄袭的指控,本人在此提交部分创作证据。附件一是去年11月15日录制的设计思路录音,详细记录了‘星轨线条’‘渐变面料’‘可拆卸吊坠’等核心元素的构想;附件二是去年12月3日与导师陈曼的邮件往来,讨论了‘星迹’系列单品的工艺细节与面料选择。所有证据均为原始记录,未做任何修改。我始终坚信,原创值得被尊重,真相不会被掩盖。”
附件里的录音时长三分二十秒,清晰地还原了苏念星当时的创作状态——背景里有窗外的车流声,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她的声音带着灵感迸发时的雀跃,将“星迹”系列的设计逻辑娓娓道来,从宇宙星轨的动态美,到面料与工艺的适配,每一个细节都与最终的成品高度契合。
而邮件截图则更具说服力。陈曼作为国内设计界的权威,其身份本身就自带公信力。邮件中,她不仅对苏念星的设计思路给予了肯定,还针对工艺细节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时间戳明确显示为去年12月3日,比沈雨薇声称的“原创草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月。
微博发出的前五分钟,评论区还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沈雨薇的粉丝和被营销号煽动的网友依旧在疯狂刷屏,谩骂和质疑声此起彼伏。
“又来洗白?录音谁不会伪造啊?随便找个声音像的,再做旧处理一下,就能当证据了?”
“邮件截图也能P吧?陈曼导师说不定是被苏念星逼着配合的,毕竟圈子里谁不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别挣扎了,抄袭就是抄袭,拿出这些没用的东西,只会让人觉得你更心虚!”
林晓看着这些评论,气得浑身发抖:“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讲道理?证据都摆在眼前了,他们还是不肯相信!”
苏念星却异常平静:“别急,给大家一点时间消化。真正有判断力的网友,会看清真相的。”
正如她所说,十分钟后,舆论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一些关注设计行业的专业博主,率先转发了苏念星的微博,并附上了自己的分析:“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录音里提到的工艺细节和设计逻辑,非常符合创作的真实流程——灵感往往是碎片化的,是逐步完善的,这与沈雨薇那种‘一蹴而就’的完美草图,反而形成了鲜明对比。”
紧接着,陈曼导师的个人微博发声,转发了苏念星的微博,并配文:“邮件内容属实。念星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星迹’系列的创作过称,她曾多次与我沟通,其原创性毋庸置疑。期待真相水落石出,也希望行业能对原创多一份包容和尊重。”
陈曼的发声,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她的粉丝基数庞大,且大多是对设计行业有一定了解的理性群体。随着她的转发,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认真审视苏念星提交的证据。
“陈曼导师都出面作证了,这应该不会有假吧?她在业内的口碑一直很好,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撒谎。”
“听了录音,感觉苏念星的思路很清晰,而且很多细节都很琐碎,不像是事后伪造的。反观沈雨薇的草图,未免太完美了,反而有点刻意。”
“时间线也对不上啊!苏念星的录音和邮件都在去年11-12月,沈雨薇的草图标注的是今年1月,这说明苏念星的创作明明更早!”
“等等,我好像发现了盲点——沈雨薇一直说自己的草图是一年前画的,可苏念星的邮件是去年12月,比她早一个月,那到底谁抄谁啊?”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原本一边倒的舆论开始出现裂痕。#苏念星提交创作证据# #陈曼为苏念星作证# 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与#苏念星抄袭实锤# #星迹系列停售# 等负面话题形成了激烈的对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契约成婚:陆少掌心娇甜又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契约成婚:陆少掌心娇甜又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