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豪强横起的局面在汉末已然成为大势,充满其利益代言的中央政府显然无法彻底清算这些隐匿的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实现对外部的扩张,蜀汉中央政府便只能依靠尚能掌握的编户齐民来维持运转,度日艰难。
而平定南中后,诸葛亮显然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南中并非少人,只不过少数民族长期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
《华阳国志》有载:诸葛亮乃为夷人作图谱。图谱之上,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展现出一个有序的世界;
次画神龙,龙生夷,以及牛马羊,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传递出官府对夷人的关怀;又画夷人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人。夷人对这图谱甚为重视,许诺缴纳“生口直”。
诸葛亮还赐予他们瑞锦、铁券,如今这些物品都还留存着。每当刺史、校尉到来,夷人都会以这些瑞锦、铁券呈诣,行动之间,充满了对蜀汉的尊崇。
这里的“生口直”,其实就是人头税。换句话说,南中少数民族愿意向蜀汉中央政府承担类似编户齐民的义务。
诸葛亮以军事征服为辅,文教同化为主,成功地在编户齐民之外,发展出了一大批“编外纳税人”。
这些“编外纳税人”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蜀汉的税源,为蜀汉的经济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南征看似并未直接增大蜀汉的疆域,但就经济版图而言,无疑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
此后,东吴君臣再谈及诸葛亮治下的蜀汉,都称其为“国富民刑清”的治平之世。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自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的萧条景象,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与南征的胜利成果下,已被一洗而空。
蜀汉,这个曾经被敌国视为传檄可定的偏僻小国,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发展,“以弱为强”,一度成为鼎足而立的强权之一。
“内修政理,威武外振”,此时的诸葛亮,踌躇满志,终于可以将目光投向那茫茫的秦岭,投向北方,投向兴复汉室的伟大目标!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北伐的号角,已是箭在弦上,蜀汉的历史,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