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薄雾像一层轻纱,温柔地笼罩着宁静的村庄。九岁的小杨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冷冽的空气裹挟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他紧了紧单薄的衣领,目光不自觉地落向村后那片熟悉的板栗林——那里,金黄的板栗正躲在带刺的壳里,仿佛在向他发出神秘的召唤。
小杨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又到了捡板栗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板栗林里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忙着采摘,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顺便捡些掉落的板栗。小杨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这个行列,为家里增添一份收获。
他转身跑回屋里,从角落里找出一个竹篮。竹篮有些老旧,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但依然坚固耐用。小杨在篮底垫上几张旧报纸,这是他防止板栗滚落的“秘密武器”。一切准备就绪,他挎上竹篮,蹦蹦跳跳地穿过田埂,脚下的泥土还带着夜露的湿润,踩上去软软的,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板栗林就在眼前,一棵棵高大的板栗树像威严的士兵,整齐地排列着,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秋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小杨的到来。小杨走进林子,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地上散落着许多带刺的“小刺球”,那是板栗的“铠甲”,它们或大或小,或圆或扁,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捡拾。
小杨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树枝拨开一个“刺球”。刺球的外壳坚硬而锋利,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尖刺,仿佛在警告着人们不要轻易靠近。但小杨并不害怕,他轻轻一挑,刺球便裂开了一条缝。里面躺着三颗圆滚滚、油光发亮的板栗,像小宝石一样诱人。他兴奋地捡起一颗,放在掌心掂了掂,沉甸甸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小杨,小心点,别被刺扎着!”不远处传来张爷爷的声音。张爷爷是村里的板栗种植能手,每年板栗成熟时,他都会来林子里巡视。小杨笑着回应:“张爷爷,我小心着呢!”他继续埋头苦干,时而蹲下捡拾,时而踮脚够着低处的“刺球”,竹篮里的板栗渐渐多了起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小杨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顾不上擦,全神贯注地盯着地面。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宝藏之中,每一颗板栗都是他发现的珍贵宝物。他一边捡着,一边数着,心里盘算着今天能捡多少,晚上能吃到多少美味的板栗。
在捡板栗的过程中,小杨遇到了一个小插曲。他发现一个特别大的“刺球”,兴奋地跑过去,不料脚下被树根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去。他本能地用手撑地,掌心传来一阵刺痛——被板栗的刺扎到了。
“啊!”小杨疼得叫出声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慢慢爬起来。张爷爷闻声赶来,看到小杨受伤的手,心疼地说:“孩子,疼不疼?下次可要小心点。”小杨摇摇头,笑着说:“不疼,张爷爷,我没事。”他继续捡起板栗,仿佛手上的疼痛已经消失。
然而,手上的疼痛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失。每当小杨捡起一颗板栗,手上的伤口就会传来一阵阵刺痛。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他知道,捡板栗虽然辛苦,但能为家里带来一份收获,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竹篮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小杨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腿,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小杨身上,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他想着晚上妈妈会用这些板栗做香甜的板栗粥,或者炒一盘香喷喷的板栗鸡,心里就美滋滋的。他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听到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的欢声笑语。
推开家门,妈妈看到小杨满身尘土却满脸笑容的样子,既心疼又欣慰。她接过竹篮,轻轻摸了摸小杨的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能帮家里干活了。”小杨笑着说:“妈妈,我明天还要去捡板栗!”
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用板栗做的美食,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小杨觉得,这是他吃过最香甜的一顿饭,因为里面不仅有板栗的香味,还有他劳动的滋味。他明白了,劳动不仅能让生活变得更好,还能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小心地避开板栗的刺,还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捡板栗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让他明白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小杨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已经不再害怕,因为他有了捡板栗的经历作为支撑,有了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信心。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杨建辉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杨建辉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