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还是得要点像样的设备……”党建国看着铁匠们汗流浃背地对付一个关键的小零件,心里叹气。
但想到玻璃大棚那惊人的开销,再去找刘飞要机床?他实在有点张不开嘴了,只能先放一放。
高压锅的研发则是另一场“土法上马”的攻坚战。
没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不锈钢,没有成熟的冲压拉伸工艺,更没有精密的压力控制阀。
党建国和抽调来的工程师王玉瑜关在小屋里反复琢磨。最终,他们采用了最“粗暴”但可行的方案:
锅体:
直接用厚壁铸铁翻砂铸造,确保足够的强度承受压力。
密封:
采用螺旋盖方式。锅盖边缘车出螺纹,锅体上沿也车出对应的内螺纹,靠旋紧来挤压密封。
安全锁:
在锅盖的两个“耳朵”上,加装一根可以横向转动的方形铁棍。当锅盖旋紧到位后,转动铁棍,使其卡在锅体对应的凸起上,形成一个简易的机械锁,防止内部压力顶开锅盖。
泄压阀:
这是核心难点。党建国最后决定在锅盖中央开孔,攻上螺纹,旋入一个同样铸铁制成的带螺纹接口的短圆筒(散压筒)。
圆筒内部结构是党建国绞尽脑汁设计的:底部是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小活塞(散压阀芯),活塞上方顶着一段粗弹簧,弹簧上端则顶着一个连杆,连杆顶部是一个可以手动按压或旋转的小把手。
其原理是利用弹簧的预紧力加上阀芯自身的重量来压住泄压孔。
当锅内压力升高,超过弹簧预紧力与阀芯重量之和时,蒸汽就会顶开阀芯,从圆筒侧壁的小孔喷出泄压,维持锅内压力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
熄火后,锅内压力下降,为了快速安全地开盖,最初的设计是需要把整个散压圆筒拧下来释放剩余压力。
经过反复的试制和惊心动魄的(放心,是在在安全距离外的)压力测试,这个“傻大黑粗”的铸铁疙瘩终于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虽然密封性肯定比不上后世的硅胶圈,煮饭时会丝丝漏气,操作繁琐(要拧圆筒),外观更是惨不忍睹。
但党建国看着锅里被高压快速煮得稀烂的土豆块,长长舒了口气自我安慰道:
“能解决有无的问题,就是胜利! 这是咱们的第一代产品,先别挑刺了,能用就行!”
就在党建国准备“定型”时,工程师王玉瑜提出了一个关键的改进建议:
“党科长,每次用完都要拧下那个散压筒,一是麻烦,二是刚熄火时里面还有压力,拧的时候万一没对准或者滑丝,热气喷出来很危险。
能不能改成在圆筒顶部直接设计一个可以手动按压的装置?按下去直接顶开里面的阀芯,让蒸汽从顶部喷出来泄压?这样更安全,操作也方便。”
党建国眼睛一亮,立刻说道:
“有道理!快试试!”
经过几次修改试制,一个顶部带按压杆的泄压阀取代了原先需要拧下的设计。
按压杆下压,通过连杆强制顶开阀芯,蒸汽呼啸而出,安全性和便捷性大大提升。
看着王玉瑜专注改进的样子,党建国心里感慨:
“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人啊! 我这个穿越者,不过是占了点‘见识’的便宜,真正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得靠大家伙儿!”
最终定型的“初代高原高压锅”,通体黝黑,结构笨重,拎在手里足有十六七斤。
它依靠燃烧牛粪饼或木柴加热,一次能煮下十几斤米或面,足够一个班的战士饱餐一顿。
党建国抚摸着冰冷的铸铁锅体,目光似乎已经越过了眼前的工棚,投向了遥远的、空气稀薄的高原边疆,那群最可爱的人们现在能够吃到热乎的熟食吗?
喜欢四合院穿越太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穿越太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