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实验室里,窗外的北极光如梦幻般舞动,将幽蓝与翠绿的光洒在实验台上。林远舟、苏晚晴和陈宇围坐在会议桌前,桌上堆满了文件和数据报告,而他们的眼神中既有疲惫,又透着坚定。
林远舟率先打破沉默,他拿起一份全球环境现状报告,神情凝重地说道:“看看这些数据,冰川融化速度在加快,海平面持续上升,许多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危机。能源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告急,新能源发展又陷入瓶颈。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混元场论’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口。”
苏晚晴微微点头,她推了推眼镜,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能源分析图表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混元场论’中关于微观粒子与能量场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许能为新能源开发提供新思路。就像张详前统一场论里提到的,物质和能量的统一关系,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一种全新的能量转换方式。”
陈宇皱着眉头,双手抱在胸前:“话是这么说,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中间的跨度太大了。而且我们对‘混元场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多关键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这时,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助手小李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加急文件:“林教授,这是国际能源署刚刚发来的紧急合作请求。他们希望我们能加入一个全球联合项目,共同研发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应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
林远舟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国际能源署汇聚了全球顶尖的能源专家,和他们合作,我们能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数据。”
苏晚晴却有些担忧:“但是合作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约束。我们的研究进度、数据共享等方面都要受到严格的监管,这会不会限制我们的研究自由?”
陈宇挠了挠头:“管他呢,先抓住这个机会再说。有了国际能源署的支持,我们的研究资金和设备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大家一起研究,说不定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三人最终决定接受国际能源署的邀请。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开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能源专家进行视频会议,共同商讨研究方案。
在一次会议中,一位来自美国的能源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能否利用‘混元场论’中的场力操控原理,实现核聚变的稳定控制?这样就能开发出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林远舟陷入沉思,他想到在伊瑟尔星学到的一些关于能量场控制的知识,心中隐隐有了思路。他在电脑上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一些相关的数据模型,说道:“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设想是可行的。根据‘混元场论’,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能量场的频率和强度,对微观粒子进行精确操控。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场力组合,或许真的可以实现核聚变的稳定控制。”
然而,这个设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位来自德国的专家提出了质疑:“但是要实现这种精确的场力操控,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支持,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且,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高能辐射如何安全防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陷入了僵局,大家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林远舟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苦的科研攻坚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会后,林远舟、苏晚晴和陈宇回到实验室,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实验。他们试图通过模拟不同的能量场环境,观察微观粒子的反应,寻找实现核聚变稳定控制的关键参数。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实验设备频繁出现故障,数据波动异常,实验结果始终不理想。陈宇有些沮丧地说:“这也太难了,感觉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苏晚晴鼓励道:“别灰心,科研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林远舟看着实验台上的数据,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在伊瑟尔星与星溯者交流的场景,突然灵感一闪:“我想到了!我们可以借鉴星溯者的量子重构网技术,通过构建一个微观粒子的量子模型,来更精确地模拟核聚变过程。这样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苏晚晴和陈宇听后,眼前一亮。他们立刻按照林远舟的思路,开始重新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构建出了一个基于量子模型的核聚变模拟系统。
当他们启动模拟系统时,实验室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变化。随着模拟的进行,数据逐渐趋于稳定,核聚变反应开始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
“成功了!”陈宇兴奋地跳了起来,他激动地抱住林远舟和苏晚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海启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