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时,朱元璋也收到了刘邦的结盟请求。
濠梁城中,朱元璋看着国书,又看了看一旁含笑的道衍和尚,粗声问道:“和尚,你怎么看?这忙,咱帮是不帮?”
道衍捻着念珠:“阿弥陀佛。帮,自然要帮。然,如何帮,却有讲究。我大明新式火器,虽威力巨大,然对付此类无形邪祟,恐效果不彰。不如派遣少量‘精通佛法’之士,携带特制‘法器’前往,以‘超度’为名,一则可助汉王,二则可实地探查那邪物根底,或能有所得。”
朱元璋心领神会,这是要趁机去偷师学艺,研究那邪祟的弱点,说不定还能找到克制灰瞳的新方法。
“好!就依你!另外,告诉刘邦,咱老朱可以在他背后盯着点嬴政,让他放心南下!”
于是,在巴蜀危机的外交催化下,一系列或明或暗的盟约迅速达成:
汉与秦: 达成临时互不侵犯协议,秦派方士团入蜀助战,换取研究权。
汉与明: 达成战略默契,明派“高僧”携“法器”援蜀,并承诺牵制宋廷,换取刘邦南下无后顾之忧。
宋与汉: 进行秘密接触,宋表达关切并提供有限物资情报支持,试探性要求汉在北方牵制李靖,但刘邦是否会履行,存疑。
而真正的风暴中心——大唐李世民,此刻却相对安静。
他稳坐洛阳,冷静地观察着四方动向。
房玄龄向他汇报着各方密约的情报,笑道:“陛下,如今看来,刘邦已成枢纽,西结强秦,南联悍明,甚至与弱宋暗通款曲。这合纵连横之术,倒是玩得娴熟。”
杜如晦则道:“然其核心乃巴蜀之乱,若无法平息,一切联盟皆是空中楼阁。且李靖将军在江北攻势如潮,宋廷压力巨大,赵匡胤能否撑住,仍是未知数。”
李世民目光锐利,手指敲打着地图上的巴蜀区域:“让他们去闹。巴蜀之乱,既是危机,亦是试金石。正好让朕看看,那所谓的旧日邪祟有何能耐,也看看朕这些老朋友们,到底还剩下多少斤两。”
他顿了顿,下令道:“告诉李靖,加大压力,但注意控制节奏,勿要过早逼死赵匡胤。朕要的,是一个虚弱不堪、可供拿捏的江南,而不是一个彻底崩溃、引来群狼的烂摊子。”
“另外,”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派人去接触一下那个苍狼之裔。朕对他们很感兴趣。”
各方使者带着盟约与算计,穿梭于神州大地。
刘邦在得到各方或真或假的承诺后,终于下定决心,留下萧何总揽内政,监视石守信,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驰援巴蜀!
汉军旗帜招展,刀枪如林,渡过汉水,直扑那片被诡异阴云笼罩的土地。
而在汉军队伍中,混入了来自西秦的方士团和南明的“高僧”团,他们彼此之间安静的保持着距离,眼神中充满了对任务目标的专注以及对彼此的警惕。
与此同时,巴蜀古堰。
那巨大的、由尸骸和淤泥构成的邪物已经完全爬出水面,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如同一滩不断蠕动、增殖的肉山,无数刻着眼瞳符号的苍白手臂从肉山中伸出,疯狂挥舞,散发着令人疯狂的邪恶低语。
张良率领弟子和雍齿的军队,依托先前布下的阵法,正在艰难地与之抗衡,道道金光与黑气激烈碰撞!
邪物的苏醒,如同一个信号,吸引了无数隐藏在黑暗中的目光。
远在昆仑雪山之巅,那位守护星碑的老妪,缓缓睁开双眼,望向东南方向,眼中充满忧虑:“污秽之眼的仆从…还是苏醒了…劫难,开始了…”
而在这片混乱之下,那伙成功召唤了邪物的五行遁术者,其首领,那个戴着白色面具的身影,正站在远离战场的一座山巅上, 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面具下,传出沙哑而满足的低语:
“很好…祭品已献上,门的坐标更加清晰了…下一步…该让钥匙动起来了…”
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投向了汉中,投向了那个看似与这一切毫无关联的降将——石守信。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