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神州,广袤的九州大地之上,短暂的、脆弱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各方势力在消化震惊、整合力量的同时,试探性的摩擦与局部冲突开始不可避免地上演,如同暴雨前夕沉闷而压抑的雷鸣。
荆襄前线,唐宋边境。
自上次李靖试探性进攻被击退后,此地并未恢复平静,反而气氛更加紧张。
唐军并未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小规模的渗透、侦察、骚扰却变得频繁起来。
一队宋军巡逻士卒沿着汉水支流巡逻,队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对岸茂密的芦苇荡。
“头儿,这都七八天了,唐狗天天晚上搞这些小动作,忒烦人!”一名年轻士兵抱怨道,打了个哈欠。
“闭嘴!盯紧了!”老兵低喝一声,“李靖用兵,虚虚实实,谁知道这是不是麻痹我等?说不定大队人马就藏在哪片芦苇后面……”
话音未落!
咻咻咻!
数支弩箭毫无征兆地从对岸芦苇丛中射出,劲道极猛,目标并非士兵,而是他们身旁浅滩上的几只水鸟!
水鸟惊飞,扑棱棱的声响在寂静的黄昏中格外刺耳。
“敌袭?!”宋军士兵们立刻紧张地举起盾牌,寻找敌人踪影。
然而,对岸芦苇丛中只有几声得意的轻笑传来,随即再无动静,仿佛只是无聊的戏耍。
“妈的!又是这样!”年轻士兵气得大骂。
这已是近日来的常态。
唐军斥候如同鬼魅,时而冷箭骚扰,时而制造噪音,时而甚至故意留下些废弃的军营物资,极尽挑衅之能事,搅得宋军前线士卒精神紧绷,疲惫不堪。
老兵脸色阴沉:“他们是在消耗我们的精力,试探我们的防御漏洞。回去禀报杨将军,请求增派暗哨,加强夜间巡逻。”
类似的摩擦,在唐宋、宋明边境多处上演。
李靖用兵,重在心理压迫和战术试探,不断给宋军放血,迫使其露出破绽。
而在东部,大明与南宋的接壤地带,冲突则显得更为直接和火爆。
朱元璋得到道衍和尚的“洪武大炮”后,虽心存疑虑,但对其威力极为看重,下令加紧仿制和改进,并开始小规模装备精锐部队。
这一日,一队明军斥候在边境山林中与一队宋军巡逻队不期而遇。
双方本就是世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几乎没有废话,立刻爆发激战。
明军斥候人数较少,但装备了最新式的、缩小版的“手铳”和少量“震天雷”,虽精度射程堪忧,但突然发难之下,声势骇人!
轰!砰!
火光闪烁,巨响震天!
硝烟弥漫中,宋军巡逻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数人当场被铅子射倒或被爆炸震伤。
“妖法!明军会使妖法!”幸存的宋军惊恐大叫,仓皇撤退。
明军斥候队长看着对方狼狈逃窜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还在冒烟的手铳,咧嘴一笑:“嘿,道衍大师这玩意,吓唬人真他娘的好用!”
消息很快传回双方大营。
朱元璋闻报,摸着下巴,对徐达、常遇春道:“看来这玩意有点用。告诉匠作营,加紧造!下次再碰上,就不用只是吓唬了!”
而临安方面的赵匡胤,接到战报后则是又惊又怒。
他本就因杨兴不断请求加强军备而焦头烂额,如今明军又拿出了闻所未闻的火器,虽然战果不大,但其代表的意义却让他深感不安。
“朱元璋……从哪弄来的这些邪门兵器?”
赵匡胤脸色难看,“难道真和那个妖僧有关?”
他再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军备压力,对朝中那些仍在争论“仁义之师”无需奇技淫巧的文官愈发不满。
“传旨!催促工部,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仿制也好,自主研发也罢,必须尽快拿出能抗衡的火器!否则,提头来见!”
西陲大秦,反而显得相对平静。
嬴政全力消化与稷下学宫合作带来的好处,一边借助邹衍等人之力尝试更深层次地激活骊山古阵和星碑,一边加紧备战,应对那不知何时会降临的“天庭征讨使”。
然而,这种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这一日,邹衍试图借助星碑之力,再次沟通东海与昆仑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陛下,”邹衍脸色苍白地结束施法,对嬴政道,
“东海方向的联系被一股极其狂暴混乱的能量干扰,充满了毁灭与疯狂的气息,似乎那边的封印正在加速崩坏。而昆仑方向则被一股冰冷死寂的意志隔绝,对方主动切断了联系!”
嬴政眉头紧锁:“主动切断?为何?”
“不知。”邹衍摇头,“那股冰冷意志充满戒备,似乎不信任我们,或者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无暇他顾。”
就在此时,一名影密卫送来一份来自南部边境的急报——并非军情,而是一份观察记录。
记录显示,近日有数量异常的商队、流民甚至小股匪徒,试图从秦楚旧地穿越边境,进入巴蜀地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