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秦帐,空气仿佛凝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自称来自稷下学宫的年轻士子——邹衍身上。
他指尖流转的淡淡五德之气,与御星令之间那微妙的共鸣,都暗示着此人绝非普通说客。
嬴政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邹衍那平静的表象,直窥其内心:“助朕联系星碑守护者?学宫竟有如此能耐?朕又如何能信你所言非虚?”
邹衍从容不迫,微微欠身:
“陛下可知星碑之间,本有星络相连,乃监天司构建之通讯网络,倚靠地脉星辰之力运转。
然天庭降临,大阵崩坏,星络亦多数中断淤塞。
我稷下学宫,虽不谙监天司秘术,然百家千年钻研,于天文、地理、阵法、能量流转之道,别有心得。
祭酒集合阴阳家推演、墨家机关、道家感应之术,或可尝试疏通一二,建立短暂稳定之链接。”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取信于陛下…衍可即刻演示一二。”
说罢,他并未接触御星令,而是双手结出一个复杂的手印,口中吟诵着古朴的音节,周身五德之气大盛,青、赤、黄、白、黑五色光华流转,隐隐与帐外天地气息相连。
与此同时,案几上的御星令似乎被这股同源而异途的力量激发,再次微微嗡鸣起来,其上的微缩地图中,代表西陲星碑的光点明显亮了几分,甚至试图再次向另外两个光点延伸出极细的能量丝线,虽然依旧不稳定,却比之前自主恢复时要清晰不少!
蒙恬眼中金光一闪,沉声道:“陛下,星碑能量活跃度确有提升!”
这一幕,让李斯、王贲等人面露惊容。
这稷下学宫,果然有些门道!
嬴政安静注视着邹衍的演示,眼中神色变幻。
良久,他缓缓开口:“你所求,仅为一席观星之地与百家学说传播?”
邹衍收敛气息,光华内敛,恭敬道:
“陛下明鉴。
学宫所求,非为权势,乃为道之存续。
观测天机,需借助星碑之力;传播学说,需依托强盛之国。
当今神州,内有群雄割据,外有天庭威胁,能同时拥有星碑、具备抗衡天庭之潜力与魄力者,唯大秦耳。
此乃学宫基于天道推演与形势判断后之选择,亦是一场对未来的投资。”
他的话语坦诚而直接,将学宫的立场和盘托出:他们看好大秦的潜力,愿意提前下注,换取未来的学术自由和研究便利。
“投资?”
嬴政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很不错的说法。朕可以答应你的条件。但,学宫必须展现出相应的价值。疏通星络,联系守护者,只是第一步。”
“陛下请讲。”
“第一,学宫所藏关于天庭、监天司、星阵之典籍,需即刻抄录副本,送入秦宫。”
“可。祭酒已有吩咐,典籍副本随后便可送至。”
“第二,学宫需派精通阵法、机关、匠造之学者入秦,助朕改进军械,尤其是应对空中威胁之器械。”
“此事学宫内部或有争议,然衍可尽力促成,派遣适当人选。”
“第三,”嬴政目光如炬,“告诉朕,学宫对如今神州各大势力,究竟了解多少?尤其是那些暗地里活动的力量。”
邹衍沉默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随后缓缓道:“学宫超然,却非闭塞。于各方势力,确有观察。”
“大唐李世民,得关陇集团支持,兼收并蓄,国力均衡,更有李靖、薛仁贵、房杜等英才辅佐,势头正盛。其与境内墨家一支关系密切,军械革新极快。”
“大明朱元璋,出身底层,手段狠厉务实,得神秘僧人道衍相助,似掌握某种威力巨大的火器之秘。然其内部淮西勋贵与后投文官之间,已有裂隙。”
“北宋赵匡胤,据江南富庶之地,然文武失衡之弊已显,曹彬独木难支,境内士族离心倾向日增。其海上探索,或与东极海眼有关。”
“西汉刘邦,困守汉中,正竭力突破。其近日似于祁山有所图谋,然遭遇未知势力阻挠。另,宋将石守信投汉,此事背后恐有推手。”
他所言信息,与秦军探报大多吻合,甚至更为详尽深入,显露出稷下学宫深厚的情报能力。
“至于暗处力量…”邹衍语气凝重了几分,
“除陛下已知之天庭外,神州大地,确还有诸多隐秘。例如,传承古老的氏族,如姬姓、姜姓,避世修行的方士团体,乃至一些非人异类所聚之秘境。其中,尤以昆仑墟与东海归墟最为神秘,学宫亦所知有限,只知与此番星碑示警密切相关。”
他看了一眼蒙恬,补充道:“甚至…监天司当年,是否仍有其他分支或幸存者以不同形式存在,亦未可知。袭击汉王人马的势力,其手法风格,便不似寻常人间军队。”
邹衍提供的信息,极大丰富了嬴政对全局的认知,也证实了他心中的许多猜测。
暗流汹涌,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
“很好。”嬴政满意地点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