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取出一张粗糙的江淮地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还用朱笔细细标记了近几个月来所有发生过灰瞳事件的地点。
“大帅请看,”刘伯温手指点过那些朱点,
“灰瞳降临之处,并非完全随机。多数集中于人口稍密却又无险可守之地,或是某些古老的祭祀场所、矿坑附近。反而是一些大泽深处、深山古林,甚或是一些香火鼎盛的寺庙道观附近,极少有灰瞳直接降临的记录。”
徐达若有所思:“军师的意思是,那些地方有东西让灰瞳‘不喜欢’?”
“或许不是不喜欢,而是难以穿透或干扰其定位。”
刘伯温分析道,“我曾翻阅古籍,得知一些古老传承之地,或有先人布下的阵法,或因地脉特殊,或因信仰汇聚,能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而某些矿坑,或许其出产的矿物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灰瞳的能量。”
常遇春挠挠头:“这可玄乎了,难不成咱们还得去找和尚道士帮忙?”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不管玄乎不玄乎,有用就行!军师,可能找出其中最有可能形成屏障的区域?或是找出那种能干扰灰瞳的矿物?”
“正在尝试。”
刘伯温点头,“已命人加紧搜集各地县志矿录,并派人前往几处古老寺院接触试探。此外,还需大量实地勘察验证。此事,或需一位心思缜密、精通堪舆格物之人主持。”
朱元璋立刻道:“此事便全权交由军师负责!需要什么人,什么物,尽管开口!徐达,遇春,你二人全力配合军师,保护勘察人员安全,必要时,可‘请’那些寺庙方丈行个方便!”
他话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末将领命!”徐达、常遇春齐声应诺。
刘伯温微微颔首,又道:“此外,大帅。近日江淮之地流民日增,其中不乏能工巧匠、识文断字之人。可否下令,广泛吸纳流民,尤其注意搜寻铁匠、医师、工匠、以及读过书的人。应对此等灾变,仅靠军力恐不足,需集众人之智,兴百工之艺。”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
“此事由你统筹。告诉他们,来我朱元璋这里,有饭吃,有活干,只要守规矩,肯出力,老子绝不亏待他们!但若有谁敢偷奸耍滑,或是他娘的细作……”
他眼中寒光一闪,“咱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
明军高效的机器开始运转。
徐达坐镇中枢,整军备武,清剿小股土匪和变异生物,扩大实际控制区。
常遇春则带领精锐,四处出击,以强硬手段“邀请”周边那些据险自守、囤积粮草的大小坞堡主和寨主“合作”,不从者皆以“不顾大局、阻挠抗灾”之名雷霆扫灭,其粮草物资尽数充公。
而刘伯温,则带着一队精干人手和朱元璋的手令,开始了频繁的外出勘察与走访。
这一日,刘伯温来到一处位于洪泽湖边的荒废古寺——普照寺。
此寺据说建于前朝,曾香火鼎盛,但如今早已僧侣散尽,荒草丛生。
根据记载,附近区域确实极少受到灰瞳波及。
刘伯温仔细勘察着寺庙的布局、残留的碑文、甚至每一块砖石。
随行的工匠则测量着地脉走向,检测着土壤水质。
“军师,有发现。”
一名擅长风水堪舆的随从低声报告,“此寺布局暗合某种古阵,虽已残破,但根基犹在,且地下似乎有某种特殊磁石,或许能微弱影响天地能量。”
刘伯温点点头,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寺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哨兵快步进来:“禀军师,寺外来了几个奇怪的人,像是游学的士子,但又不像……为首的是个年轻先生,说要见此地主事之人。”
刘伯温心中微动:“请他们进来。”
很快,三名男子被带了进来。
为首者约二十七八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面容普通,却气度沉静,眼神明亮而睿智。
他身后跟着一壮一瘦两名随从,那壮硕汉子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是外家高手,另一人则背着个大书箱,像个书童。
“在下王守仁,字伯安,浙东人士,游学途经宝地,见此古寺非凡,特来拜访。不知哪位是主事?”年轻儒生拱手一礼,不卑不亢。
王守仁?
刘伯温觉得此名有些耳熟,一时却想不起在哪听过。
他观此人气度,绝非普通士子。
“老夫刘基,暂为此行主事。王先生请了。”刘伯温还礼,“不知先生来访,所为何事?”
王守仁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寺内正在忙碌测量的工匠,直言不讳道:“刘先生可是在探查此寺能规避‘天污’之秘?”
刘伯温眼中精光一闪,面色不变:“哦?王先生也对这天瞳之灾有所研究?”
“略知一二。”王守仁语气平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天瞳灰孽,看似邪祟,实则亦是天地之气一种,不过失了中正,流于偏颇暴戾罢了。避,不如导;堵,不如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