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经偏西,村里到处都是花生秧子的清香。永昶强压着醉意,踉踉跄跄回了家,鞋也没脱,倒头就睡。母亲听到动静,过来看到永昶这个样子,立马惊叫起来。我的小老爷呀,咋喝成这样呀。嘴里喊着,上前去把永昶的鞋子脱了,扯了床被子盖上,然后又去堂屋倒了碗开水放到床头柜上,自己坐到一边盯着儿子出神。
郭五娶亲了,自家儿子却不知回头朝哪,每每想起来,苗褚氏总要叹息一声。她明知道,说儿媳妇不是急的事,不像去集上买青菜萝卜葱,拿钱就买,可还是不由自主地焦心。郭五迎亲的喇叭声从村头响起的时候,苗褚氏不由得羡慕起郭修谋来。在苗家庄,不说郭修谋的能耐和心思,单凭五个个顶个的儿子,就足以傲娇整个村子,甚至偌大的黄方山套。三十六当了爷爷,五十露头就娶了四房儿媳,有了一群孙子孙女,甭管怎么说,就是本事。何况,又出了一个当军官的儿子,郭修谋想不骄傲都不行。反观自家,孤儿寡母,虽说守着祖传的家业吃喝不愁,可说起来总是欠缺些什么,人丁单薄更是个短板,在村里的势力也是大不如以前。公爹和男人活着的时候,也许忌惮他们的威名,男人刚一入土,就有人使着法子讹诈,傻子都明白,这是明个明的欺负人,若不是有娘家的威势照着,明抢的可能不是没有。
郭修谋敞开门来收,没想到收大发了,三排席没坐,厨子杨荣要卡勺子。干厨师最怕的是主家没边没沿。寻常,十桌能均成十二桌,大不了多点汤水少点干头,可任谁也不可能均出二十桌来。谁都知道,杨荣是个有脾气的厨子,按他开的菜单买,保证几桌就是几桌,而且不丢面子,不失里子,一场席地办完,打干扫净不剩丁点。现在,问了主家,说至少还有五桌,杨荣急了,光头上一层油汪汪的汗。幸亏站在他面前的是郭修谋,否则他早就撂脸了。
大叔,你给个实话,到底还有几桌?这第三排席,我保证给你均出来,剩下的五桌我是没本事弄了,您老人家去想办法吧。
郭修谋的脸有些挂不住,但还是陪着笑脸说,爷们,你看看,来的都是客,我总不能往外撵吧,再说,撵谁不撵谁都是个事,你帮帮忙,要什么你说,大不了晚做会席,让他们去青石街买去,你今天把场面给我应付过去,改天我请你喝酒,实在不行,我家你三兄弟的大枪让你玩玩。郭修谋特意提到儿子的大枪不是没有用意的,谁知杨荣不领情,不耐烦地说,那个先放一边,你赶紧找人把我开的菜单子买来,否则敞裆了不是我不好看,是你不好看了。郭修谋连说着是是是,挥手招过来本家侄子,让他和大儿子赶紧去青石街买菜。
郭修谋敞开门收礼,不曾想却落个抠门的骂名。最后一排席地,汤汤水水的很不成样子。青石街不逢集,郭修谋的大儿子就是神仙也没本事弄来五桌的菜,最后没局了,从李家饭店舍脸买了要紧的菜,厨师杨荣对付着把局面给圆了。
客人都走了,郭修谋召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残羹剩菜。对于郭修谋来说,甭管最后五桌的席地是好是孬,但至少把场面圆了,一桩大事算是了了。按照惯例,每一个新儿媳妇进门,郭修谋总要召集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一来是互相认识一下,二来借机看看新儿媳懂事不懂事,有无必要当着众多人的面敲打敲打。
三个儿媳妇都是过来人,理所当然明白公公的心思,是以,都闷头吃饭,大言语没有。郭五新娶的媳妇倒是不拘谨,忙着拿碗,干头实碗的捞了一满碗吃食恭恭敬敬地端给了公公,接着又给婆婆盛了同样的一碗。这个木匠的闺女不知道,她的行为惹得几个嫂子颇为不满,因为当初她们刚进门时,哪敢大眼看公公婆婆一眼啊,更别说像她那样大大方方地给公婆盛饭了。其实,这一切都是郭五的心思,吃饭前,郭五已经把该交代的事项全部给新过门的媳妇都交代了,尤其让她为好老爹。三木匠的闺女当然不是憨人,一点就通,否则也不会被凤池夸成一朵花。
对于五儿媳妇的表现,郭修谋甚是满意,不能不说,这个五儿媳妇的刮净是其他几个儿媳妇无法企及的。至于新媳妇陪送的嫁妆,郭修谋更是赞不绝口,寻常人家的小七件已经蛮不错了,这个木匠的闺女竟然多了一倍有余。看着一件件泛着亮光的崭新的嫁妆,郭修谋不由感慨,干啥啥泼辣呀。女人接话说,卖盐老婆喝淡汤的有几个?卖盐的喝蛋汤的不多,但不舍得陪送的也不少,反正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陪送多少都是赔,如亲家一样这么大方的人倒不多。郭修谋不由感慨,萌生了会一会这个顶门亲家的念头。
三木匠对于最后一个闺女的陪送下了血本。三年前他就开始准备上好的木料,解板,阴干,等全部干透了,一点水分没有,这才慢慢悠悠打造。俗语说,慢工出巧匠,给自己闺女做嫁妆,更没有偷奸耍滑的必要。整整一年,三木匠才把闺女的嫁妆打制完毕。看着泛着油光的崭新的嫁妆,三木匠问三闺女,爹给你陪送的嫁妆满意不?三闺女不好意思,撒娇似的喊了一声爹,又把茶杯续满茶端到他跟前,接着给他捏起肩来。
三木匠之所以用心打制这么多陪送嫁妆,而不怕出嫁的另外两个女儿叫屈,不是没有原因的。三个闺女,唯有三闺女自小就跟他打下手不说,一年四季的老庙会全是三闺女张罗着把他闲暇时间打制的桌椅板凳拉了去卖。而卖回的银钱一分不少交给了他,不曾有半点的截留和花销。至于田地里的活,三闺女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耕耙摇耧行行在行,以至于村里许多人羡慕地说,老三,你这个闺女可是养值了,比个儿子都能干,到时候可不能让嫁远了,远了就不得计了。三木匠就笑,心想,远不远的还真不好说,缘分到了远些也没关系,哪有指望闺女养老的,何况自己还有俩儿子呢。
娶亲前,凤池上门告知郭家,女方的陪送嫁妆不少,得多去几个人。多去几个人不是问题,问题是多去的人还要管饭,思前想后,郭修谋觉得不如去辆大车划算。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既然问苗家张口借马了,倒不如一连带将把大车也一并借了。苗褚氏当然没有拒绝,爽快地答应了,并让憨柱跟着去,理由是他熟悉牲口的脾性。
喜欢一个家族的断代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个家族的断代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