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的男人是个生意经,挑着货郎挑子赶四乡八集,没有集赶就遛乡,针头线脑的小生意也不少挣钱,几年下来,小日子过得跟油炸一样,这从小菊的穿戴打扮就能看出来。郭修谋有郭修谋的考虑和成见,在他的认知里,侄女就是侄女,而不能和女儿划等号。是以,好多事能安排女儿,侄女就不合适。正因为有这层考虑,自然而然地就把憨柱的侄女排除在外了。现在,憨柱的侄女主动请缨,郭修谋焉有不答应之理,他笑笑,给自己打圆场,这不是没轮到你么,你也赶紧回家凑钱吧,越快越好。
小菊是个直脾气,没等郭修谋说完,人就出了屋子。这个事,她自觉义不容辞,她甚至打定主意,拿的钱跟两个姐一个妹一样。男人那边,她自诩没有障碍,她已经把那个遛四乡八集小嘴能说会道的小货郎拿住了。招数就是疼他,疼得割心撩胆。小货郎身世比她还可怜,自小受尽了冷眼,乍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疼,他幸福得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对于疼爱他又颇为强势的媳妇,除了言即从听之外,小货郎把财政大权也一并交于了媳妇。这也是小菊敢于说话的主要原因,当然,和小菊是个知恩图报的个性有关。
回去的路上,小菊的心中升腾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能报答大爷是小菊多年的夙愿,这个比亲爹还亲的大爷,除了这个坎之外,还真没给小菊报答的任何机会。小菊亲眼所见,大爷和大娘怎样一步步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的。虽然是个长工,在苗家庄,大爷家已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证据之一就是村后置下的十几亩田地和那头浑身缎子般毛发的大黑骡子。大爷家有难,不光要帮,而且要真心实意的帮,这是一路上小菊的真实想法,因为这个想法,小菊激动得热泪盈眶。
主动提出筹钱的小菊获得了众人的称赞,这个时候,许多人躲还来不及呢,小菊却迎头而上,众人纷纷感叹憨柱这个侄女养值了。当初憨柱不吱声把侄女领回家的时候,许多人甚至抱着看笑话的心思等待憨柱几日后把侄女原样送回。可是,等了十五年,人们见到的却是憨柱跟嫁自家亲闺女一样把侄女嫁了出去。人们羡慕的同时,免不了比照自己,许多人自忖做不到憨柱那样,最后只好自嘲地给自己笑笑,所以人家侄女孝顺他是应该的。
憨柱的三闺女路远,一来一去得半天多,怕赶回去来不及筹钱耽误事,三妮心生一计,到苗家借钱,借多少算多少,她就这一个娘家兄弟,不能眼看着被人绑票无动于衷,有钱没钱,砸锅卖铁也要帮衬,回去也不一定能借到二十块大洋,她知道自家在邵家楼的分量,就是人家有心借给她,就凭男人的行为人家也不借了。既然回去也借不到,倒不如去苗家张张口,苗家的仁义远近闻名,二十块大洋应该不是问题,三妮愁的是以后拿什么还,至于回去后男人是打是骂也只能由着他了。
大满娶亲,上了大礼的苗褚氏满怀喜悦地等待喝喜酒,谁知道却等来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千算万算谁也没算到大喜的日子新郎官半道上竟然被绑了票。苗褚氏愣了一下,叹口气,说这叫什么事。
苗肇庆说,可不是么,这帮天杀的,拿准了大满的七寸呢。
苗褚氏说,马子不是有几不抢么,人家可是正娶亲呢。
苗肇庆嗤地一声冷笑,那是戏文里说的,这年月还有弄仁义的马子?你看看刘黑七,干的还是人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苗褚氏叹口气,皇粮没少交,政府咋不管呢。
男人鄙夷地哼了一声,政府?你还信政府的,那刘黑七不都自称政府?有枪有人就是政府。
苗褚氏适时地停止了话头,这让站立不安的三妮松了一口气。苗褚氏两口子一问一答的时候,三妮不敢插话,眼睛盯着脚跟的陆地不停地想,是不是他们不愿意借钱给她才东扯葫芦西拉瓢的。这样想,三妮却不敢吱声,第一次张口借钱就遇到这种情况,她实在不知道咋办。
苗褚氏问大满的三姐,小名三妮的三妮,赎金多少。待知晓具体数额后,她让三妮先回,她随后就到。
三妮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苗褚氏什么意思,可她又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叹了口气,神情怏怏地出了苗家。这个贫寒人家出来的女子,嫁给了邵家楼一个小木匠,因为连着生了两个闺女,不受婆家待见,这次娘家兄弟大满娶亲,男人也只给随了一块大洋,若不是大姐二姐帮衬了两块大洋,她真的没脸来喝这场喜酒。现如今,兄弟遭了难,急等着她这个姐姐凑钱相助,她却分文没有。三妮一时茫然无措,纷纷扰扰的念头在脑海闪过,最后却落到二十块大洋的现实上。
三妮走后,苗褚氏两人商量了一会,最后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帮助憨柱家度过眼前的难关,他们知道,对于憨柱一家人来说,度过这个难关就是云上,度不过就是泥里。刘黑七的暴行在那摆着,拿不出赎金结局就是撕票,甚至点天灯。那样的话,憨柱家就彻底毁了,毁得一干二净。令两人颇感欣慰的是马子所要赎金还不算太过分,家里正好还有一百五十大洋的存货,主意拿定后,苗褚氏就去里屋柜子里取了大洋,两人相携着去了憨柱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个家族的断代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个家族的断代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