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中的西南山区,寒气已然刺骨。连绵的冬雨让家属院的泥地变得泥泞难行,屋檐下结着细长的冰棱。秦念刚婉拒了李桂兰非要塞过来的一篮子鸡蛋,踩着湿滑的小路回到自家小屋。
推开木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经过她改良的煤炉正高效地散发着暖意,让这间简陋的小屋成了寒冬中最舒适的所在。
陆野正站在桌边,罕见地没有穿着作训服,而是换了一身整洁的军绿色常服,指尖按着一封摊开的信纸。
家里来了信。他声音平稳,将信纸推向她,父亲让我们回京都过年。
秦念净手后接过信纸。公公陆征的笔迹苍劲有力,措辞严谨而克制,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陆野、秦念亲鉴:年关将至,老太太甚为思念,阖家团圆乃年节要礼。听闻秦念近来颇有进益,望归家一晤。行程已安排,望速准备。
落款是遒劲的二字,日期为一周前。
她快速检索记忆——京都陆家,真正的军三代世家。陆老爷子陆忠邦是开国少将,虽已退休但余威犹在;公公陆征现任某集团军军长,位高权重;
婆婆林青华出身书香门第,现任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那个坐落在京都军区大院深处的二层小楼,对原主而言更像一个华丽的牢笼。
记忆中满是精致却冰冷的瓷器、含蓄却锐利的审视、她永远跟不上节奏的谈话,每次跟原主说点什么,都是以原主撒泼胡闹结束,独自回房间。
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养和不动声色的规矩,比直接的刁难更令人窒息。
她折好信纸,神色如常,需要准备什么伴手礼?西南的特产要不要带些?菌菇、火腿我都有办法准备。
她的爽快让陆野眼底掠过一丝讶异。他原本准备了诸多说辞,甚至做好了应对哭闹拒绝的准备。
不必,家里不缺这些。他停顿片刻,语气稍缓,腊月二十八出发,随后勤部的补给车到省城,再转特快列车,车票已经托人买好了。
明白。秦念颔首,当即开始规划:炉火封存步骤、余粮存放方式、托请王秀芬照看的频率...她甚至走到日历前划出行程时间线,逻辑清晰如作战部署。
陆野凝视着她利落的背影,目光最终落在那截被衣袖严密遮盖的手腕上。这段时间的观察让他越发确信,秦念的身上藏着惊人的秘密。而这次京都之行,或许正是揭开谜团的契机。
接下来的几天,秦念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她不仅备好了两人的行李,还特意用当地产的粗棉布做了几双鞋垫,用彩线绣上简单的吉祥图案——既不显贵重得突兀,又显得用心体贴。
这针脚可真细密!王秀芬来串门时见了,爱不释手,念念你这手艺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闲着也是闲着,跟李姐学的。秦念淡淡一笑,将话题带过。
临行前夜,她将封好的炉火再次检查一遍,又把家里仅有的那点细粮分成几份,包好送给王秀芬、李桂兰和赵小梅三家。
这怎么好意思...李桂兰推辞着,眼圈却红了,你们路上也要吃的呀。
车上带着干粮呢。秦念将布包塞进她手里,这些日子多谢照顾。
陆野沉默地看着她与军嫂们道别,那些曾经对秦念嗤之以鼻的邻居,此刻都带着真诚的不舍。这种变化,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刻。
腊月二十八清晨,天还未亮,后勤部的解放卡车已经等在家属院门口。驾驶室里除了司机,还坐着两个同样回北方探亲的军属。
秦念只拎着个半旧的旅行包,里面是两人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陆野则背着个标准的军用背包,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些什么。
路上小心啊!王秀芬追出来,往秦念手里塞了一包刚烙好的饼,还热着呢,路上吃!
卡车在晨曦中驶出基地,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秦念靠坐在车厢里,裹紧军大衣,闭目调取着数据库中关于七十年代铁路运输的资料。
陆野坐在对面,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车厢每个角落,保持着军人特有的警觉。
途中经过几个检查站,司机出示了通行证,士兵们看到陆野的军官证后都敬礼放行。秦念注意到,在每个检查站,陆野都会下意识地调整坐姿,让她处于相对隐蔽的位置。
这种保护的本能,不知是出于丈夫的责任,还是侦察兵的职业习惯。
中午时分,卡车在路边一家国营饭店门口停下。司机熟门熟路地引他们进去,点了几个炒菜。饭店里贴着毛主席画像,墙壁上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服务员穿着白围裙,态度算不上热情,但动作利落。
尝尝这个,地道的滇菜。司机热情地推荐着一盘汽锅鸡,回了北方可就吃不到这么正宗的了。
秦念安静地吃着,注意到陆野虽然也在用餐,但始终保持着对环境的监控。当两个穿着旧军装、行为有些鬼祟的人走进饭店时,他的肌肉明显绷紧了片刻,直到那两人在角落坐下才开始点菜,才稍稍放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