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狼狈离去,围观的弟子们也带着满心的震撼和思索渐渐散开。破旧的小院终于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凌皓和阿土,以及空气中尚未完全平复的、混合着惊愕与兴奋的余波。
阿土围着凌皓,激动得像个第一次看到烟花的孩子,语无伦次地重复着:“皓哥!你太厉害了!真的!那张师兄脸都白了!测灵石误差大到哭!哈哈哈!以后看谁还敢说你是废灵根!”
凌皓看着兴奋不已的少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过多沉浸在这小小的胜利中。对他而言,驳倒张钧、动摇众人的固有观念,只是第一步,是验证他科学方法论在此界可行性的一个小实验。真正的挑战和乐趣,在于接下来的实践。
他的目光落在了手中那块温润微凉的测灵石上。这玩意儿,可是个宝贝——既是旧观念的象征,也是他新研究的起点。
“误差大,不是因为它是石头,而是因为设计思路落后。”凌皓掂量着测灵石,眼中闪烁着工程师看到老旧设备时那种既嫌弃又跃跃欲试想要改造的光芒,“就像用算盘去计算天体运行轨道,不是算盘不行,是它干不了这精细活。”
“算盘?天体轨道?”阿土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词汇对他来说太过陌生。
“嗯,就是一种…很落后的计算工具。”凌皓简单解释了一句,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测灵石的剖析上。他再次集中那微弱却已能初步掌控的精神力,小心翼翼地探入测灵石内部。
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激发,而是细致的“扫描”和“测绘”。
精神力如同最细微的探针,缓缓拂过测灵石内部的每一道天然纹路和后天镌刻的简易符文。在他的感知中,这块石头内部的结构逐渐清晰起来——它就像一个极其简陋的“生物电感应放大器”。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灵石本身对灵气的亲和性作为基底,内部那些天然形成的微妙纹路构成了一个极其粗陋的“能量感应回路”。而后来者镌刻上去的那几个简易符文,则更像是一个“触发开关”和“显示单元”。当外部有足够强度的、特定模式的生物能量场(灵根)靠近时,会微弱地扰动这个回路,从而激发符文,产生光效。
“太粗糙了…”凌皓一边感知,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构建着它的结构模型,并忍不住吐槽,“感应回路信噪比极低,几乎没有任何滤波设计,环境能量场稍微有点波动就会干扰读数。触发阈值固定且偏高,灵敏度太低。显示方式单一,只能粗略显示属性倾向,无法量化强度,更别提多频段分析了…怪不得测不准!”
阿土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虽然听不懂皓哥在嘀咕什么,但觉得格外高深莫测,看向凌皓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凌皓放下测灵石,目光扫过自己这间家徒四壁的木屋,“要改造它,或者重新设计制造更精密的仪器,需要工具,需要能源,需要材料…”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墙角那几块下品灵石上。那是宗门发放给每个杂役弟子用于辅助修炼的,虽然蕴含的灵气稀薄得可怜,但却是目前唯一容易获得的能源。
“能源有了。”他走过去拿起一块下品灵石。灵石入手微温,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微弱却稳定的能量流动。
“至于工具和材料…”凌皓的目光在屋内逡巡。破陶碗、生锈的铁片、烧火剩下的木炭、一些柔韧的干草茎…寒酸得可怜。
但他并没有气馁。科学家的强大之处,在于总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阿土,帮我找点东西。”凌皓开始吩咐,“要尽量细的金属丝,铜的最好,铁的也行。再找一些兽血或者植物汁液,要粘稠一点能附着东西的。还有,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嗯…很滑的石片,或者光滑的骨片也行。”
阿土虽然不明白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但对凌皓已是无条件的信任,答应一声就飞快地跑出去了。
凌皓则拿起一块木炭,在相对平整的地面上开始写写画画。他画的不是符箓,而是——电路图!
基于刚才对测灵石的“逆向工程”,他已经在脑海中设计出了一个改进方案。不需要完全推翻重来,那不现实。而是在其原有结构上进行“魔改”!
“首先,要解决能源问题。原版测灵石靠的是激发瞬间吸收被测者的微弱生物能量场和环境灵气来驱动,不稳定且效率低。得给它加上一个独立的、稳定的能源!”
他在地上的草图一角,画了一个方框,代表灵石,然后引出两条线。
“下品灵石,就是一块标准的化学电池…不对,是‘灵气电池’!需要想办法引出它的能量。”
这时,阿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手里拿着几段细细的、有些发黑的铜丝——不知道是从哪个废弃法器上拆下来的;一小碗暗红色的兽血;还有几片打磨得还算光滑的鱼鳞骨。
“皓哥,你看这些行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