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案,一句祝福,尽显工科生的浪漫与默契。
王卫国给每个人的留言都像是一篇的“思想总结”和“组织鉴定”,既充分肯定了每个人的优点和贡献,也诚恳地提出了未来的期望。
他在吕辰的本子上写道:“吕辰同志:你视野开阔,思维敏锐,于技术有开创之见,于团队有凝聚之力。望你永葆探索之心,戒骄戒躁,在新的岗位上,为祖国自动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你的同志:王卫国”
不仅仅是班级内部,跨系、跨校的情谊也在这离别时刻凝结。
213宿舍的兄弟们,和北师大娄晓娥宿舍的姐妹们,也互相交换了留言册。
姑娘们的本子同样朴素,但字里行间多了几分细腻和文艺气息。
吕辰和娄晓娥,更是互相在对方的笔记本上,留下了最深情的寄语,里面是含蓄而坚定的共同理想。
吕辰在娄晓娥那本印着淡雅花纹的软抄本扉页,引用了一句普希金的诗:“愿我们共同见证并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晓娥:吕辰”
娄晓娥则在吕辰的深蓝本子上,用她娟秀的字体写下:“愿你的星河璀璨,照亮前路;愿我的笔墨,不负你所创造的时代。——晓娥”
他们甚至还鼓起勇气,请刘星海教授、赵老师等恩师留言。
师长们的赠言,则更加厚重,充满了殷切的期许。
刘星海教授沉吟片刻,在吕辰的本子扉页挥笔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十二个字。
“仰望星河,脚踏实地。中国工业的未来,在你们手中。——刘星海”
这些行为,远不止是毕业前的多愁善感。
对于他们这一代,在大学期间就亲身参与并推动了共和国重大工业项目攻坚的年轻人来说,这本质上是一次战斗集体的非正式解散仪式。
他们是以一个团队的身份,打赢了大学阶段的一场场硬仗。
如今,号角暂歇,即将分散到全国不同的“战场”上去。
这本小小的、简陋的留言册,就是他们的“战友纪念册”,上面的每一个名字和地址,都代表着一个在未来可以相互支援、互通有无、在技术上并肩作战的同志。
它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高级工业人才网络,最原始、也最坚实的实物见证。
那些泛黄的、或是洁白的纸页上,浓缩了一代人的理想、友情、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第二天下午,六兄弟一起来到了刘星海教授的办公室。
刘教授的办公室依旧堆满了书籍和文件,但今天,他特意清理出了沙发和几把椅子。
看着眼前这六个眼神明亮的年轻人,刘星海教授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复杂的笑容。
这些都是他一手带出来,在实战中淬炼出的精兵强将。
“都坐吧。”刘教授招呼大家坐下,亲自给他们倒了水,“毕业了,有什么感想?”
“舍不得。”汪传志嘴快,直接嚷了出来,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刘教授笑了笑,目光扫过众人:“舍不得是正常的。但你们的路还长,国家的建设更需要你们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他顿了顿,神色转为严肃:“今天叫你们来,是想最后听听你们自己的想法,也对你们未来的发展,谈一点我的建议。”
六人都挺直了腰板,认真聆听。
刘教授的目光首先落在吕辰身上:“吕辰,你在实践基地的作用,有目共睹。你不仅仅是技术尖兵,更是团队的‘构想师’和‘翻译官’。你的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未来的舞台不会局限于某一项具体技术。”
吕辰沉稳地点点头。
刘教授继续道:“我希望你,能专攻‘系统工程与自动化理论’。你的任务,是将我们‘红星-清华’模式这几年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产学研一体化管理理论。这关系到未来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复制我们的模式。同时,你需要跳出具体的项目,负责规划和思考整个自动化技术的演进路径。这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宏大的战略视野,我认为,非你莫属。”
这是极高的期望和重托,等于是将实践基地的经验总结和未来自动化发展的理论基石,交给了吕辰。
吕辰感到肩头一沉:“我明白,刘教授。我一定尽力而为。”
接着,刘教授看向王卫国:“卫国,你大局观强,善于组织协调,能团结各方力量。一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顺畅运转,离不开卓越的管理。”
王卫国认真地点点头,他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也有认知。
“我希望你,能深入学习‘科学技术管理与创新政策’。”刘教授明确指示,“你要研究的,是像我们实践基地这样的大型厂校联合体,应该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资源优化配置、人才激励以及成果高效转化。未来,你要协助我制定基地的发展规划,撰写给上级的重要汇报材料,并且参与‘厂校双聘’这类具体政策的优化设计。你是我在行政管理上最重要的助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