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听得半懂不懂,却觉得这个戴着厚眼镜、一脸认真的清华学子很有趣,忍不住打趣道:“吴国华同志,在你眼里,这北海的碧波,是不是都是一堆公式和数字啊?”
吴国华一愣,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见笑见笑,职业习惯。这景色自然是美的,非常美。”气氛倒也轻松愉快。
最热闹的是任长空、陈志国和刘春琴、万梅那条船。
开始时,两个内向的男生有些拘谨,话不多。
但刘春琴的直爽和万梅的泼辣很快打破了沉默。
万梅用带着川音的普通话讲起家乡的麻辣粽子,逗得大家直乐。
刘春琴则好奇地问起他们实践基地的事,任长空和陈志国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虽然言辞不算华丽,但那朴实的描述和眼神中对技术的热忱,也赢得了姐妹们的赞许。
船行至湖心,莲叶田田,远处白塔倒影愈发清晰。
文学系的姑娘们诗兴萌发,李娟率先提议:“如此良辰美景,我们以‘水’或‘青春’为题,对诗或唱歌如何?姐妹们,可不能输了咱们中文系的阵势!”
众人纷纷叫好。
王明婕轻声吟诵了一句即兴所作的小诗:“太液波光洗客愁,轻舟载梦少年游。”清丽婉约,赢得一片掌声。
轮到兄弟们这边,众人也不虚,他们虽然天天画电路图、搞机械设计,但吟诗作对可没落下,纷纷应和起来。
闹了一阵,汪传志被众人逼迫表演节目,他扯开嗓子,吼了一嗓子带着浓重东北味的劳动号子:“嘿——呦!加油干呐——嘿呦!炼钢炉火——红透天呐!”
这粗犷豪迈的调子,顿时让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娄晓娥笑得靠在了吕辰肩上,高妹喜更是捂着肚子直喊“哎哟”。
李娟笑着接上,清了清嗓子,用清亮婉转的嗓音唱了一段《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歌声悠扬动听,仿佛真将人带到了那片革命的热土,赢得了满堂喝彩。
欢声笑语在湖面上飘荡,惊起了几只水鸟,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
日头渐高,众人将船划回岸边,在琼华岛下寻了一处僻静的林荫地,铺开带来的好几张油布,开始了野餐。
吕辰带来何雨柱精心准备的特色酱菜、茶叶蛋,还有嫂子陈雪茹的缝纫合作社女工们亲手包的豆沙粽和红枣粽。
粽子都用马莲草捆得结实实,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女同学们则带来了学校食堂买的馒头、咸鸭蛋、一些时令水果和水果糖。
男生们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吃食,五花八门。
大家把食物摆在一起,互相交换,分享品尝。
“哇,这酱菜真好吃!酸甜爽口!”万梅尝了一口何雨柱做的酱萝卜,赞不绝口。
“这豆沙粽好香好糯,豆沙馅磨得真细。”王明婕细细品味着粽子,由衷赞叹。
“来来,尝尝我们食堂的大馒头,别看样子普通,可实在了!”李娟热情地把馒头分给兄弟们。
食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话题也从眼前的风景和美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即将面临的毕业分配和未来的人生理想。
汪传志咬了一口馒头,看着身旁的高妹喜,语气坚定地说:“我和妹喜已经决定了,一毕业就回鞍钢!我在那边搞技术,妹喜去子弟学校当老师。”
他用力拍了拍胸脯:“我一定在鞍钢干出个样来,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也不给……不给咱清华、咱213宿舍丢脸!”
他说最后一句时,目光扫过兄弟们,最终落在高妹喜脸上。
高妹喜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支持,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卫国接过话头,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踏实:“我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留在基地,还是去边疆、下基层,都一样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声音不高却清晰:“我希望能在精密控制和脉冲电机这个方向上继续深造。‘星河计划’刚刚起步,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广阔,我觉得那里有我可以深耕的天地。”
文学系的姑娘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李娟希望能创作出反映时代巨变、鼓舞人民斗志的文学作品;
王明婕想深入研究民间文学,挖掘劳动人民的智慧;
刘春琴向往记者职业,用笔记录真实;
万梅则对儿童文学充满兴趣,想为孩子们写故事;
娄晓娥则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到如何向世界讲述新中国的故事,她的目光不时与吕辰交汇,充满了对共同未来的期待。
在这种坦诚而充满理想的氛围中,大家的距离已经消失殆尽。
年轻人之间,除了坚固的革命友谊,似乎也悄然萌生了一些特别的情愫和默契的关注。
王卫国和王明婕就基层文化建设聊得投机。
吴国华虽然话不多,但李娟问他专业问题时,他总会耐心解释,而李娟也会认真倾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