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辰的描述,如同在众人眼前展开了一幅清晰的蓝图。
从直观的键盘输入,到编码转换,再到核心运算,最后通过解码驱动进行直观显示。
一条完整的技术路径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巧妙地绕开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令人望而生畏的直接转换,将复杂留给了机器,将简便留给了用户。
诸葛彪听得双眼放光,立刻补充道:“吕辰这个思路太好了!但这还不够,计算器还需要一个‘指挥中心’。”
他拿起粉笔,在吕辰绘制的框图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核心模块。
“我称之为‘控制核心’或者‘状态机’。”诸葛彪解释道,“它内部应该固化一个简单的‘微程序’。这个核心能根据用户按下的按键序列,来理解和指挥整个计算流程。比如,用户先输入‘123’,再按下‘+’号,这时控制核心就应该知道,第一个操作数‘123’已经输入完毕,接下来是加法操作,它要等待第二个操作数。当用户再输入‘456’,并按下‘=’号后,控制核心就立刻‘下令’:将之前暂存在输入寄存器里的‘123’和刚输入‘456’一起送入加法运算器,计算完成后,再将结果‘579’送到输出解码器,最终驱动数码管显示出来。”
他用力点了点那个代表控制核心的方框:“这个‘微程序’,定义了计算器的行为逻辑,是协调输入、运算、存储、输出各个模块有序工作的‘大脑’!它保证了计算过程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电信号,而是有步骤、有逻辑的自动化流程。”
吕辰和诸葛彪的这一番补充,将一个模糊的概念,彻底具象化为一个由输入编码器、控制核心、运算器、寄存器、输出解码器、显示器等模块构成的、可行性极高的系统方案。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之前的迷茫又被兴奋和跃跃欲试所取代。
宋颜教授一直认真聆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此刻,他终于露出了肯定的笑容。
他站起身:“好!非常好!键盘输入、编码转换、微程序控制、运算核心、解码显示……这条技术路径清晰、可行!吕辰、诸葛彪,你们的构想解决了最关键的人机交互和控制逻辑问题。谢凯的运算器是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样一来,我们‘红星一号’计算器的顶层架构,就算定下来了!”
他走到木板前,用红粉笔将几个核心模块圈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框图。
“那么,接下来,我们分工协作,全力攻坚!”宋教授的声音斩钉截铁。
吕辰、吴国华、谢凯,你们三人负责核心的系统架构与微程序逻辑设计,务必细化每一步的控制流程和状态转换……
诸葛彪,你带领电路组,根据架构设计,开始将各个模块转化为具体的晶体管级电路,重点攻关键盘编码器和显示解码器这两个组合逻辑电路……
钱兰,你们工艺组要密切跟进半导体所和长光所的进展,确保我们设计的电路能够被顺利制造出来……
版图组的同志,可以开始熟悉和准备坐标绘图工具了……
任务被清晰地下达,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会议在高度亢奋而又秩序井然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办公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讨论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针对某个技术细节的激烈争辩声。
那颗名为“红星一号”的种子,已然在这间拥挤闷热的办公室里,破土而出,露出了稚嫩却充满希望的嫩芽。
转眼就到了中午时分。
吕辰和吴国华走出筒子楼,炙热的阳光瞬间包裹全身,与室内那种凝神静气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兴奋与疲惫。
他们照例走向第一食堂。
打好饭菜,今日是冬瓜烧肉片、清炒土豆丝和二合面馒头,两人默契地走向角落位置。
刚坐下没多久,王卫国、汪传志、任长空、陈志国也陆续端着饭盆寻了过来。
213宿舍的六兄弟,除了偶尔因公外出,午餐时间在此聚首,几乎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
“嚯!咱们的‘架构师’和‘逻辑大师’怎么来来这么早!”
汪传志人未至声先到,大大咧咧地拉开凳子坐下,他穿着一身沾满油污的工装,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和金属切削液混合的味道,脸被晒得黝黑发亮,额头上还有几颗明显的火疖子,显然是长期泡在热处理车间安装一线的“战果”。
“哪比得上你汪大将军,‘热处理线上摸爬滚打’,这一身‘男人味’,隔着二里地都闻见了。”吴国华笑着打趣道。
陈志国和任长空则显得“文静”许多,但眼里的血丝和手指上沾染的墨迹与铅灰,昭示着他们连日来在绘图板和机加工设备之间循环往复的辛劳。
王卫国最后一个坐下,他虽不像汪传志那样一身油污,但眉宇间的疲惫更深,手里还拿着一叠表格,显然是边吃饭边还要处理事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