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百工联席会议进入最后一日。
经过前两日的激烈讨论、成果展示与分组研讨,会议的焦点最终落在了《技术协作与课题攻关备忘录(内部草案)》上。
上午八点半,大礼堂内座无虚席。
与首日开幕时的好奇与审视不同,此刻会场内弥漫着一种更为凝练、务实的气氛。
代表们手中拿着厚厚的材料,低声交谈着,等待着对备忘录草案的审议。
这份草案,不仅仅是此次会议的成果总结,更将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各顶尖厂校联合体协同攻关、避免重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其意义非同小可。
“清华-红星”代表团依旧坐在靠前的位置。
刘星海教授神色平静,方教授、汤渺教授、赵老师等人也面容沉稳,但细看之下,眼中都藏着期待。
吕辰坐在刘星海教授后面,内心泛起阵阵波澜。
今天将是决定那四项“沧海遗珠”技术命运的关键时刻。
能否借助这个平台,将它们从被忽视的边缘推向国家战略的视野,在此一举。
主持人逐项宣读并解释备忘录草案的各个部分。
草案按照不同的技术领域和协作方向进行了归类,列出了各参会单位提出的主要技术需求、可共享资源以及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
当念到“前瞻技术与基础研究”部分时,吕辰屏住了呼吸。
他听到了“光学微细图形曝光技术”“高纯度单晶硅区域熔炼技术”“真空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及“超精密电子束扫描定位技术”的名字被依次提及,但正如他之前所料,它们在草案中的描述相对简略,被归类于“精密仪器与材料基础工艺”范畴,优先级和重要性评估并不突出。
现场响起了一些低语,大多数代表对这些技术名称感到陌生,并未投入过多关注。
毕竟,在众多关乎钢铁产量、重型机械、能源动力的“硬核”课题面前,这些听起来偏向实验室、应用前景不明的“精细”技术,确实难以引起广泛共鸣。
就在这时,主持人话音稍顿,补充道:“关于这部分内容,清华大学的刘星海教授方面有一些补充说明的建议。另外,我们很高兴地通知大家,清华大学的钱先生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会议现场!”
话音未落,会场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钱先生!这位学贯中西、在力学、数学等多个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巨匠,他的到来无疑为此次会议增添了更重的分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入口处,只见一位戴着眼镜、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在工作人员陪同下,缓步走入会场,在前排预留的座位坐下。
他微笑着向周围点头致意,气质儒雅而平和。
刘星海教授起身与钱先生简短致意后,对主持人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吕辰,示意了一下。
该他上场了。
吕辰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青衿致远”的衣领,稳步走向发言席。
他的年轻让台下再次泛起涟漪,但经历过前两日的展示与交锋,已无人敢小觑这位“清华-红星”的年轻人。
“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各位代表,”吕辰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受刘星海教授委托,我就备忘录草案中‘前瞻技术与基础研究’部分涉及的四项特定技术,做一点补充说明,重点阐述其对于未来一项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可能具有的前瞻性意义。”
“集成电路?”台下许多人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在1962年的中国,这个词对于绝大多数工业领域的人来说,还极为陌生。
吕辰没有过多解释名词,而是直接切入核心:“我们都知道,当前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依赖于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无论是基于继电器逻辑还是我们正在攻关的‘掐丝珐琅’电路板,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特定的逻辑运算和控制流程。但随着控制对象越来越复杂,对控制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技术路径正面临瓶颈。”
他顿了顿,环视会场,看到不少人开始认真倾听。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在于将成千上万个,乃至百万、千万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极其精密地制造和连接在一起,集成在一块可能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半导体材料上——这就是集成电路。它本质上是一个超微型的、功能极其强大的电子系统,可以执行远比现有控制系统复杂和灵活的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
台下鸦雀无声,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同天方夜谭,但又隐隐感觉到其背后蕴含的巨大潜力。
“然而,要实现集成电路的制造,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极其苛刻的基础工艺挑战。”
吕辰话锋一转,指向了他精心准备的内容:“而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在本次会议中,发现了可能解决这些核心挑战的技术雏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