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村里不如城里,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孩子能上好课,我家儿子也愿意回来了,这日子比城里还舒心!”村民王阿姨坐在老年幸福食堂里,吃着刚送来的热乎饭菜,笑着对苏晓说,“我还跟城里的亲戚说,有空来我们村玩,看看我们的智慧农业,体验体验竹编手艺!”
离开那天,村电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快递车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乡村智慧健康站里,老人正在做体检,孩子们在旁边的数字教育教室跟着直播上音乐课;村文化广场上,几位竹编艺人正在直播制作竹篮,屏幕上的点赞数不断上涨;远处的稻田里,无人植保机仍在忙碌,夕阳洒在金色的稻穗上,与村庄的白墙黛瓦构成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乡韵画卷。陈芳和村民们都来送行,他们给联盟带来了一箱贴有溯源二维码的柑橘和一件手工竹编篮子:“这是我们智慧乡村的‘心意’,感谢联盟让我们的家乡既富又暖,还有了自己的味道。未来,我们会继续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装甲车驶离乡村振兴智慧示范据点时,林野回头看了一眼——暮色中的村庄亮起了点点灯光,太阳能路灯的光芒与家家户户的灯火交织,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和竹编艺人的直播声;村口的古桥在灯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的过去与新生。他知道,这里的“智慧兴村”已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民生的温暖、文化的传承,未来,会有更多乡村像这里一样,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让乡韵永存、乡愁可寄,让“乡村振兴”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阿凯握着方向盘,笑着问。林野打开联盟地图,指了指东部的一个“海洋经济智慧发展”试点据点:“那里靠海吃海,却面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海水养殖污染、海洋旅游同质化’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忙搭建‘智慧渔业+绿色养殖+特色文旅’体系,让海洋经济既‘可持续’,又‘高附加值’,实现‘向海而生’到‘向海而兴’的转变。”
苏晓从背包里拿出“海洋经济健康指南”:“我来为据点建设‘海洋生态健康站’,配备海水质量检测仪、海洋生物监测设备,定期检测近海水质,防止养殖污染;同时开展‘渔民健康行动’,教渔民预防风湿、关节炎等职业病,为出海渔民配备智能救生设备;另外,在沿海建设‘海洋灾害应急点’,实时监测台风、风暴潮,保障渔民生命安全。”
老吴则拿出“海洋经济发展方案”:“我们搭建‘智慧渔业监测系统’,在近海布设水下声呐设备,监测鱼群数量和分布,引导渔民‘科学捕捞’,避免过度捕捞;升级海水养殖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同时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水温、溶氧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建设‘海洋文旅数字平台’,用VR设备展示海底珊瑚礁、古沉船遗址,打造‘特色海洋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体验‘赶海、海钓、海鲜烹饪’等特色活动,摆脱同质化困境。”
装甲车在通往东部的公路上行驶,窗外的乡村田野渐渐被沿海防护林取代。林野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联盟各基地的消息——乡村振兴智慧示范据点的柑橘品牌入选“全国优质农产品”,防灾减灾智慧枢纽的预警系统在全省推广,高原生态治理据点的牧民人均收入增长40%,每一个消息都让人振奋。
“你听,”苏晓指着收音机,眼里闪着微光,“从乡村振兴到海洋经济,我们的文明正在用科技激活每一种可能,用行动让每一片土地、每一片海域都充满希望。”林野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竹编篮子——篮子的纹路细腻精致,承载着乡村的匠心与新生,也承载着联盟“以人为本、科技赋能”的振兴理念。他知道,这趟“烬土行”还在继续,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科技为笔、民生为墨、文化为魂”,人类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这片海域里,书写出乡村振兴、海洋兴旺、万物和谐的壮丽史诗,让文明的火种永远燃烧,照亮每一个充满希望的角落。
装甲车继续前行,朝着东部“海洋经济智慧发展”试点据点驶去。车顶上的联盟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像在指引着方向,也像在宣告着——智慧兴村,乡韵新生,文明的重建之路,正在从“城市优先”走向“城乡融合”,开启人类以科技守护乡愁、以行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全新征程。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