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旁的枯草结着白霜,被北风刮得贴在铁轨上。杨浩宇和赵刚蜷缩在运煤火车的车厢角落,煤灰混着雪沫子往脖子里钻,冻得人直打哆嗦。为了赶时间,他们没走大路,扒了辆往长白山方向去的货运火车,已经在这颠簸的车厢里待了两天两夜。
“还有两站就到临江镇了,到那儿再想办法进山。”赵刚从怀里掏出个冻硬的窝头,掰了一半递给杨浩宇,“听说临江镇有林业队,说不定能找个向导。”
杨浩宇接过窝头,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窝头冻得像石头,咯得牙疼,他却吃得很仔细——这是出发前二柱子娘给的,说路上能顶饿。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雪原,心里总有些不安。按刘医生的说法,阴槐教的大祭司已经带着最后一块骨笛碎片进了长白山,算算时间,他们恐怕已经在准备开启封印了。
“临江镇有场部的联络点,我去那儿开介绍信,你去打听进山的路。”杨浩宇咽下最后一口窝头,抹了把嘴,“分头行动,能快些。”
赵刚点头应下,从行李里翻出件厚棉袄递给杨浩宇:“把这个穿上,长白山里比北大荒冷多了,别冻出病来。”
火车在傍晚时分抵达临江镇。小站的站台积着厚厚的雪,几个穿着军大衣的工作人员正扫着铁轨上的积雪,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杨浩宇和赵刚趁着没人注意,从火车底下钻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煤灰,朝着镇子的方向走去。
临江镇比他们想象的要小,一条主街从头走到尾不过半袋烟的功夫,两旁的土坯房大多关着门,只有几家供销社和饭馆还亮着灯。杨浩宇按照赵刚说的地址找到场部联络点,敲了半天门,才出来个睡眼惺忪的老头。
“介绍信?”老头听完杨浩宇的来意,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他,“长白山现在封山了,大雪没膝,进去就是送死,场部早就下了通知,不准任何人进山。”
“我们是来考察林业的,有紧急任务。”杨浩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又塞了包从连队带来的烟叶过去,“通融一下,就开个临时证明,用完就还回来。”
老头掂了掂烟叶,脸色缓和了些:“不是我不给你开,是真有危险。前几天还有林业队的人进去找迷路的猎人,结果自己也没出来,估摸着是遇上雪崩了。”
杨浩宇心里一沉,这节骨眼上可不能耽误。他想了想,从怀里掏出那半块骨笛碎片,放在桌上:“实不相瞒,我们是来找这个的,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必须进山。”
老头看到骨笛碎片,眼睛突然一缩,态度瞬间变了:“这东西……你们从哪儿得来的?”
“迷魂凼。”杨浩宇看出他认识这碎片,赶紧追问,“大爷,您知道这是什么?”
老头没回答,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个铁盒子,打开后里面也放着块类似的骨片,只是更小些,像是从完整骨笛上碎下来的边角料。“这是我年轻时候在长白山挖参时捡到的,当时觉得稀奇就留着了。老辈人说这是山神爷的骨头,碰了会遭报应,我一直没敢扔。”
杨浩宇拿起那小块骨片,和自己手里的碎片比对,纹路能对上,确实是同一根骨笛上的。看来长白山里确实有骨笛的踪迹,阴槐教没说谎。
“大爷,求您给开个证明吧,我们真的有急事。”杨浩宇语气恳切。
老头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罢了,看你们也不是坏人。证明我能开,但进山的路我得给你们指条近的——从西坡的老林子穿过去,能少走三天路,就是那地方邪乎,有‘鬼打墙’,晚上不能走。”
他一边说着,一边提笔写了张证明,又在纸上画了张简易地图,标出了进山的路线。“对了,去找老马头,他是这镇上唯一还敢在冬天进长白山的猎户,让他给你们当向导,给多点钱,他或许能答应。”
杨浩宇千恩万谢地接过证明和地图,出门时正好碰上赵刚。赵刚说已经打听好了,老马头住在镇子东头,是个孤老头,脾气古怪,但打猎的本事是镇上最好的。
两人找到老马头家时,老头正坐在炕头抽旱烟,看到他们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进山?给多少钱都不去,命金贵。”
“我们给五十块,再加两斤白酒。”赵刚把钱和酒放在桌上,这是他们俩攒了大半年的积蓄。
老马头瞥了眼钱,又看了看白酒,喉结动了动,却还是摇头:“不是钱的事,前几天刚丢了两个年轻的,山神爷发怒了,这时候进山就是添祭品。”
杨浩宇想起老头给的那块骨片,从怀里掏出来放在桌上:“马大爷,我们是来找这个的,您认识吗?”
老马头看到骨片,手里的烟杆“啪嗒”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过骨片,手指因为激动而颤抖:“这是……这是‘龙骨头’!你们从哪儿弄来的?”
“您知道这东西?”杨浩宇眼睛一亮。
“咋不知道?”老马头把骨片小心翼翼地放回桌上,“我爹当年就是个挖参的,他说长白山里有个‘锁龙谷’,谷里有根龙骨头,能镇住山里的邪祟。后来来了群穿黑袍的人,把龙骨头挖走了,从那以后山里就不太平了,雪崩、迷路的一年比一年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