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北大荒的黑土地被染上一片金黄。杨浩宇负责的二十亩试验田更是长势喜人,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随风摇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远远望去,那饱满的颗粒透着丰收的喜悦,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麦香。
“杨哥,你看这麦穗,比普通田里的大了一圈!”林文轩捧着一束麦穗,笑得合不拢嘴,“我估摸着,这一亩地少说能打八百斤!”
“不止。”杨浩宇掐下一颗麦粒,放在手心捻开,饱满的淀粉泛着莹白的光泽,“照这品相,亩产九百斤没问题。”
周围的知青和老职工们都发出惊叹。在这年代,普通麦田亩产能有五百斤就算丰收了,九百斤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队长拄着拐杖,在田埂上走了一圈,看着金黄的麦穗,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麦子……浩宇,你真是咱们农场的大功臣啊!”
场长也带着县里的领导来了,看到试验田的景象,激动得握住杨浩宇的手:“杨浩宇同志,了不起!真是了不起!这不仅是咱们农场的骄傲,也是全县的骄傲!”
秋收开始后,试验田成了全场的焦点。杨浩宇带着试验小组的人,用新改良的镰刀收割,效率比平时快了一倍。苏婉清和女知青们则负责捆麦秆、捡麦穗,她看着杨浩宇在麦田里忙碌的身影,额头上渗着汗珠,嘴角却挂着笑容,心里甜丝丝的。
收割、脱粒、晾晒……一系列工序下来,二十亩试验田总共收获了一万八千多斤小麦,平均亩产九百斤,比预估的还要多!
消息传到县里,立刻引起了轰动。县领导亲自带着记者来采访杨浩宇,报纸上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事迹,标题写着“北大荒的青年榜样——记七星河农场技术员杨浩宇”。
杨浩宇成了名人,但他依旧保持着平常心,每天该上工上工,该修行修行。灵泉空间里的作物也迎来了大丰收,他收获的粮食和药材堆满了空间的一角,还试着用灵泉水和草药调配了一些药膏,效果比之前更好了。
秋收结束后,杨浩宇觉得时机成熟了,提着两斤红糖、一包水果糖和几斤新收的小麦,去找王队长提亲。
“王队长,我想向您求个情。”杨浩宇把东西放在桌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娶苏婉清同志,希望您能做个见证。”
王队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小子,我就等着这一天呢!婉清那姑娘好,跟你配一脸!这事我准了,我这就带你去苏家提亲!”
苏婉清家在县城,王队长特意请了一天假,陪着杨浩宇去县城。赵秀兰的身体在杨浩宇的调理下好了很多,已经能下地干活了。看到杨浩宇和王队长来,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
“秀兰啊,今天我带浩宇来,是有件大事跟你说。”王队长喝了口茶,笑眯眯地说,“浩宇这孩子,人能干,心善良,对婉清也真心实意。他想娶婉清,你看这事……”
赵秀兰早就看出女儿和杨浩宇有情意,对杨浩宇也十分满意,连忙说:“王队长说的是,浩宇是个好青年,我放心把婉清交给她。就是……我们家婉清是城里姑娘,浩宇是农村出来的,我怕委屈了她……”
“阿姨您放心,我一定会对婉清好的。”杨浩宇认真地说,“我会努力干活,让她过上好日子。以后您要是愿意,也可以搬去农场住,我给您养老。”
赵秀兰被他的真诚打动了,眼眶一热:“好孩子,阿姨信你。这事我同意了,具体日子你们定。”
苏婉清躲在里屋,听到外面的对话,脸颊通红,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
提亲很顺利,两人定在下个月的初六结婚。消息传回农场,知青们都来道贺,林文轩和赵小兵忙着帮杨浩宇收拾婚房——就是知青宿舍里靠窗的那间,虽然简陋,但被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贴了大红的“囍”字。
苏婉清也开始准备嫁妆,她绣了新的被褥,做了新的布鞋,还把母亲给她的一块银锁拿出来,说要传给将来的孩子。
就在两人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婚礼时,意外发生了。
这天,一个穿着中山装、派头十足的中年男人突然来到农场,指名要找苏婉清。来人是苏婉清父亲的老战友,姓刘,在地区教育局工作。
“婉清啊,你受苦了。”刘叔叔拉着苏婉清的手,叹了口气,“你父亲的问题已经查清了,是被冤枉的,马上就要平反了。我这次来,是接你回城里的,你母亲的工作也能恢复,你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苏婉清愣住了,父亲平反,能回城里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可现在……她下意识地看向杨浩宇,眼神复杂。
刘叔叔也注意到了她的目光,打量了杨浩宇一眼,皱了皱眉:“这位是?”
“他是杨浩宇,是我……”苏婉清咬着嘴唇,说不下去了。
“我是她未婚夫,我们下个月就要结婚了。”杨浩宇上前一步,握住苏婉清的手,平静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